续写甘南新篇章——“一会一节”看甘南变化

时间:2019年07月29日 07:16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薛巍敏 包文文 通讯员牛学勤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甘肃新闻

  
夏河县安果民俗村

  

  
卓尼光伏扶贫村级电站项目

  

  
迭部县次古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舟曲从岭藏鸡产业

  

  
玛曲黄河特大桥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甘南也将迎来第四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第九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的盛大开幕。70年来,甘南草原历经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游牧民实现了定居,告别了世代“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历史。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甘南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的事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一个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生态绿色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新甘南已展现在世人面前。

  

脱贫攻坚再取新成果

  

  近年来,甘南州全面开展“上山下乡抓脱贫、敢死拼命奔小康”三年攻坚行动,组织发动党员干部上山下乡、进村入户,加快推动人、财、物各类资源要素向贫困村、贫困户聚集,激发了各族群众立志摆脱贫穷落后的信心、矢志追求幸福生活的决心,为决战深度贫困、决胜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甘南州有力有序组织实施了产业培育、技能培训、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住房保障、易地搬迁、生态扶贫、兜底保障、整体提升、精神扶贫“十大工程”,为决战深度贫困提供了有力的项目支撑和资金保障。2012年以来,围绕精准脱贫“十大工程”,全州落实到位各级扶贫专项资金48亿元,汇成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一枝一叶总关情,桩桩件件暖民心。

  临潭县羊永镇李岗村致富带头人王举焕说:“这几年,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了,我们致富的信心更强了,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李岗村是2015年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试点村,在全州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中,开了一个好头。

  全州大力推进危房改造,让贫困群众“住得好、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从资金筹措、规划改造,到贫困群众喜住新居;从妥善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就学到贫困户就业;从柴米油盐生活点滴,到基础设施公共保障。目前,甘南州累计消除农牧村危房9.98万户。

  全州所有乡镇和建制村实现通硬化路,重点实施“畅返不畅”整治工程、撤并建制村硬化路建设和自然村硬化延伸工程,不断改造提升农牧村路网条件。

  大电网延伸范围内的建制村动力电实现全覆盖,2018年在六县市建成村级光伏电站47座,辐射带动125个贫困村8063户贫困户实现“卖电”增收。

  通过多年农牧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累计实施安全饮水提升工程1891处,全州农牧村饮水安全率达到100%,饮水安全管理、监测机构和日常监管维护制度进一步健全。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打赢‘一场战役’,就是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在甘南州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州委书记俞成辉向世人宣告甘南人的决心。如今,甘南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2年初的28.39万减少到2018年底的2.16万;贫困发生率从51.3%下降到3.89%;309个贫困村中有200个脱贫退出,合作市和碌曲、玛曲、夏河、卓尼、迭部6个县市先后实现脱贫摘帽。

  

文旅产业创造新辉煌

  

  多年来,甘南州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深入实施“旅游兴州”战略,通过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叫响了“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品牌。旅游业已成为甘南藏区发展地方生产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的“致富产业”。

  一大早,住在桑科草原的久美在自家草场忙活起来,旅游旺季,每天都有近百名游客来他的“藏家乐”,吃肉、喝茶,欣赏草原风光。“游客们吃在藏家乐、玩在藏家乐、住在藏家乐,我家的收入也高了。”久美高兴地说。

  “十三五”以来,州委、州政府立足州情实际,围绕甘南生态功能定位、自然资源禀赋和民族民俗文化特色,抢抓创建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历史机遇,探索形成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藏区特点、甘南特色的文化旅游发展之路。

  以夏河拉卜楞寺、郎木寺和桑科草原、玛曲黄河第一弯、唐蕃古道为代表的“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品牌已成为国家向世界推广的主要旅游产品,甘南香格里拉、唐蕃古道等4条景区线路进入国家重点对外推广的12条旅游线路之中,甘南已成为甘肃省重要旅游目的地和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热点地区。

  “一江三河”流域汇集了游牧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和宗教文化,文化底蕴丰厚,生活习俗、民族服饰、建筑民居、婚丧礼仪等方面与其他藏区相比具有独特性,堪称“民俗大舞台”。

  文旅产业想要发展,基础设施必须先行。2015年以来,甘南州完善了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改善了村民生活条件,推动了农牧村人居环境整治,也通过打造休闲度假、红色旅游、民俗文化、特色产业等不同主题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为村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新途径。

  大美甘南,让越来越多人向往。2016年2月,国家旅游局公布了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甘南州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地区级创建单位列入创建名录。甘南州先后被国内外旅游权威机构评为“西部最具魅力的旅游景区”“让生命感受自由的世界50个户外天堂”和“国家精品旅游景区”,在2016年最美中国榜盛典中,荣获“最美中国·推动全域旅游示范目的地”称号。

  “十三五”期间,全州共下达旅游建设项目37个,总投资34.61亿元。相继建成一大批景区道路、停车场、游客中心、观景台、旅游厕所、自驾车营地等旅游基础设施项目。2018年全州共接待境内外游客1220.9万人次,2019年1至5月,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05.6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1.39亿元。

  未来,甘南将继续依托国家“一带一路”和全省“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建设,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全力推动转型升级、奋力实现绿色崛起。

  

生态文明书写新天地

  

  当“绿水青山”与“生态文明”的灼热字眼席卷神州大地时,甘南牢牢地抓住了这个“历史机遇期”,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多年来,甘南州为遏制草地“三化”,改善生态环境作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甘南州认真贯彻落实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切实加强补助奖励资金和项目管理,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及考核评价体系。提高补奖标准,2011年以来共兑付补奖资金22.8亿元。积极探索了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新思路,设置生态管护公益岗位,组建草原及森林保护、护林防火、湿地保护协管队伍,建立巩固生态保护成果长效机制。

  玛曲黄河两岸,经历了由草原到沙化草场再到绿洲的变迁。前些年,玛曲境内约8904平方公里的天然草原、草场不同程度出现退化、沙化、盐碱化现象,有的地方甚至变成了戈壁和沙漠。如今,玛曲全面落实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政策,大力推行草原禁牧休牧轮牧,划定禁牧区887万亩、草畜平衡区2855万亩,核减超载牲畜179万个羊单位。目前,牲畜超载率下降了20.3%,天然草场压力有所减轻,人、畜、草之间的矛盾得到缓解。

  草原变绿了,森林茂盛了。相比2000年,全州林地面积增加100万亩,森林面积净增134万亩,森林蓄积量净增54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3.59个百分点,达到23.44%。

  修筑梯形拦水坝、修建生态补水渠、实施禁牧休牧政策、严禁采挖药材……一项项举措紧锣密鼓实施,这些具体细微的举措背后,一个个事关长远的综合项目陆续上马,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项目陆续实施。

  在4万多平方公里的甘南大地上,70多万各族群众用生动的实践,把属于大自然的绿水青山还给大自然、把属于老百姓的生态红利交给老百姓、把属于下一代的宝贵财富留给下一代,实实在在地增进了人民群众的生态福祉。

  

项目建设支撑新高度

  

  建州初期,甘南工业基本处于空白,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从财力和政策方面给予帮助和倾斜,鼓励地方积极开发资源,兴办企业,发展民族经济,使甘南工业发展到今天的规模。

  甘南州依据国家产业政策,依托资源优势,兴建了大批产业项目,形成了以安多集团、华羚集团、雪顿公司、燎原乳业为代表的特色加工产业、以甘南州高原生物公司、玛曲县天马生态公司等为龙头的深加工产业,以甘南佛阁藏药公司、甘南藏药制药公司、玛曲首曲药源公司等为龙头的中藏医药产业等,形成了多门类、多成分的民族产业体系。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全州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产业富州”战略,积极争取项目建设资金,实施了农牧业产业化、肉类及乳制品加工、藏中药材加工、民族用品加工、文化旅游产业和市场建设等35个产业项目,有力促进了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农畜产品加工业、文化旅游业已成为我州农牧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成为增加农牧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和转移农牧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有力地促进了全州产业化发展。

  2012年4月,甘南州被列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州。按照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要求和甘南州主体功能定位,编制了《甘南州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实施规划》,确定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消费模式等8方面建设内容,估算总投资443亿元。

  去年,甘南州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2亿元,同比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165.8亿元,下降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5亿元,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99亿元,增长16.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07元,增长7.8%;农牧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00元,增长8.6%;城镇新增就业5155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2.7以内。

  从过去的积贫积弱,到现如今的飞速发展,甘南人民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崭新的“九色香巴拉”正向世人展示她新的风采、新的面貌。

  图片由甘南州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李兆洲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