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民勤 与世界对话

时间:2019年10月11日 10:56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李成侠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地理/旅游

  

——沙漠雕塑国际创作营的诗与远方

  

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李成侠

  

      《清源》,霍波洋作品。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当代抽象表现手法融为一体,表现了中国传统审美理念里“清”的精神境界。作品意境悠远,空灵惆怅。在大漠之中,更加彰显出别样情思。徐世雄 摄
   

  该怎么讲述一个曾经熟悉而今又显陌生的地方的变化呢?

  从9月的那个下午不经意间走近,到夕阳西下时离开,民勤就像一个相知相惜的旅途伴侣,在人生的旅途中匆匆相遇,在转身离去的瞬间,留下长久的回味。

      《中国民勤》,董志胜作品,沙雕。2019中国民勤沙雕LOGO,以民勤沙漠雕塑园主体背景为依托,呈现出这一处独特的沙漠雕塑园的魅力。这组沙雕,在具备实用功能的同时,又呈现出沙漠中独有的艺术形式,介入了广阔的空间。 王惠民 摄
       

  进入苏武沙漠大景区,蓦然之间,发现自己正穿越在“时光廊道”里。左手是成片的草方格,起伏的沙丘上是浅浅的一抹绿;右手是巨大的沙梁,正桀骜不驯地虎视着北边不断延伸的绿。在这种对比中,就显露出了民勤人曾经战天斗地的坚韧本色,典藏着源于艰苦而磨炼出的厚重。

       《叶脉》,沈允庆作品。象征生机,绿意盎然,默默诠释着一切事物都在大自然中一起变幻着、运动着,而叶之脉生生不息地演示着大自然的风景。 李军 摄
    

  再往前,东边的天际下出现了一座雕塑之城,那么恬静安闲地坐落在沙梁之间,使人感觉正站在一幅意境抽象的现代派画前。此时,掠过耳旁的风、稀疏的梭梭林,以及雕塑之间的游人,都成了最美丽的点缀,愈发衬托出这个不同于其他景区的别样风采。

  这,就是民勤沙漠雕塑国际创作营,也是全国首个沙漠雕塑艺术主题公园。

       《沙舞》,Songül Girgin(土耳其)作品。自然生发的运动,是作品的出发点。作者试图表现出这一运动状态的形式感和抒情内涵。波浪粉碎岩石,风不断吹拂,并引起沙丘形态的变化,在转变的过程中,重复元素出现,使沙漠成为一个乌托邦。它通过风形成的自然波动,在巨大的空虚感中,创造出运动感和幻觉。闫长仕 摄
    

  公园占地面积1千多亩,投资1个多亿,自去年以来,目前已成功举办了以“自然·创新·共享”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民勤沙漠雕塑国际创作营和以“人文·绿色·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民勤沙漠雕塑国际创作营,来自国内外雕塑家的72件作品永久矗立于沙漠之中,以全新的生态理念、文化符号和艺术风格,形象生动地传播人沙和谐共生理念。

  徜徉于各色雕塑之间,这些挺立的无声作品以其抽象,向每个不同的游人阐释着不同的寓意,无论天气或晴或阴,都性格鲜明,绵绵不绝地倾泻出让人心动的诱惑。

      《天音》,董志胜作品。受敦煌飞天乐舞伎启发,表现人体在云彩中轻歌曼舞,在晨光与夕阳下散发出一种高洁之美。 徐忠亮 摄
     

  72幅作品,一品一场景。这样的场景,或许只是人文民勤的一副面孔。而它真正的姿态和多变的容颜,又何止这眼观世界的一面?

  回望这些只属于民勤的独特存在,各自绽放着别样的个性魅力与人文色彩,哪怕与最热闹、最繁华的都市相距遥遥,但在拜谒过一次之后,却相互依存,相互牵挂,使人分明感受到民勤大气开明的气度,和对整个河西始终不离不弃的姿态。

      《共享地球》,Javier Colomino(阿根廷)作品。“自然之手”从地面上出现,试图以和谐的方式,去闭合那个暗示存在的美妙圆环。为了完成这一循环,人类的承诺需要在两个方面呈现。一方面,是文化和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对自然和地球上其他类型生物的尊重。 徐世雄 摄
    

  就是这种开朗的气度,正在感染着今天络绎不绝前来寻访和拜谒的人们,在巴丹吉林与腾格里沙漠的边缘,投入这片散发着人文气息的热土。而我,很幸运地作为其中的一员,循着无数游人的足迹,无条件地接受了这里地域文化的滋润,在离开之后,仍然念想民勤在内心深处遗留的诸多温存。

  民勤,也通过沙漠雕塑这扇窗口,正以自信的姿态,气定神闲地与世界对话。

      《N38°62′E103°08′》,谭勋作品。用钢丝网塑造出处在这个经纬度上的民勤地貌山川,在不同光线下折射出多样化的意韵。 徐世雄 摄
      《沙漠玫瑰》,Ikram Kabbaj(摩洛哥)作品。沙漠玫瑰是被风和沙粒塑造出来的一种风砾石,是大自然的杰作,透明且轻盈,犹如绽放在沙漠上的花朵,引人遐思。李军 摄
      
      《美好的水滴》,Esmael Sahandyan(伊朗)作品。呈现的是沙漠中“水滴”,这一意象与周围环境的对比,寓意渴望,兼具抽象与具象。 徐世雄 摄
         
     
    
     
    
    
     
     
     
    
     
     
     
     
     
     
     
   
    
编辑:于娟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