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精细抓帮扶 同心同向助脱贫

时间:2021年01月27日 12:14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通讯员 何继强 周诗苑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智库/大学习

  

?——李全有脱贫攻坚帮扶工作略记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 何继强 周诗苑

  李全有,男,现年44岁,本科,高级讲师,先后任漳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委党校副校长。全县驻村帮扶工作开展以来,他先后完成了马泉乡河底村、大草滩镇大草滩村、武当乡张坪村等村30多户回汉贫困户的帮扶责任人工作。2014年灾后重建工作开始后,县委县政府抽调他和住建局的两位同志成立由李全有同志任组长的工作组,期间他既是组长又是司机,夜以继日轮番到全县13个乡镇的集中安置点以及散建户、危房改造户督查施工质量,确保每个集中安置点,每座新建房屋高质量竣工。大草滩火车站小城镇建设工作开展后,县委宣传部作为帮扶组长单位,他作为常务副部长,既要和相关职能部门衔接整体工作、全镇小城镇建设工作,参加征地、一家一户工作,又要每天检查监督工程质量,并向县委主要领导微信电话汇报工程进度。大草滩村属漳县回民聚居最多的村,他和乡镇驻村工作队挨家挨户做回汉群众思想工作,商讨临时安置工作。

  2018年2月,李全有被组织选派担任新寺镇驻村帮扶工作总队长,任职以来,他始终心系群众,满怀为民情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功实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和责任。新寺镇位于漳县东南部,全镇辖10个行政村5230户21606人,其中建档立卡人口7083人。有10个帮扶单位分别联系帮扶1个村,3个贫困村分别选派1支驻村帮扶工作队。担任驻村帮扶工作总队长后,李全有按照“夯基础、兴产业、补短板、破难题、真帮扶”的工作思路,统筹各级帮扶单位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力量,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汇成“一股劲”,下好“一盘棋”,紧盯贫困退出验收标准和“两不愁、三保障”,完善脱贫规划和帮扶计划,扎实开展帮扶,推动了扶贫政策措施的有效精准落实,加快了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攻坚进程,所有帮扶户、帮扶村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序衔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靠实各方责任,形成协同推进“凝聚力”

  

  积极组织协调帮扶单位发挥各自职能优势,为帮扶村协调落实与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退出、帮扶成果巩固等项目和帮扶措施,要求各单位每年研究部署帮扶工作不少于4次,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每人每年到帮扶村调研指导、协调工作不少于2次。督促各帮扶单位落实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制度,要求每名干部至少结对帮扶2户贫困户,每年走访帮扶户不少于2次,针对帮扶户不同需求,每年至少帮办1件实事,并做好相关扶贫政策宣讲和解疑释惑,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和认可度,同时落实好“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配合做好帮扶户脱贫验收工作,形成上下联动、同频共振的帮扶工作格局。建立每月调度会、每季度联席会、半年推进会等制度,定期听取各帮扶单位工作情况汇报,总结工作成效,研究帮扶措施,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大事、要事、难事,对帮扶工作长期滞后,工作成效不明显,以及不按规定要求精准选派驻村干部的单位负责人进行约谈,传导压力,压实责任,推动帮扶工作任务的落实。

  

突出工作重点,提升精准帮扶成效

  

  组织各级帮扶力量积极投身脱贫攻坚行动,积极与新寺镇党委政府沟通衔接,争取项目,帮助贫困村、贫困户改善基础条件、宣传扶贫政策、培育增收产业、兴办民生实事。注重产业扶贫,依托新寺镇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建立了以“生态旅游、劳务、果蔬”三个支柱产业为主线,通过“支部+”和“双育双富”为载体的工作模式,整合资金、延伸链条,全力推进青瓦寺村“支部+合作社+农家乐”、桥头村“支部+基地+农户”、贵清山植物园“支部+公司+农户”发展模式,完成10个村级集体经济建设项目。聚焦苹果、蔬菜、旅游服务等8大产业支柱,成立合作社25个。针对贫困村基础设施补短板,整合项目资金,着力整治贫困村的人居环境,组织广大帮扶干部积极推进“拆违治乱”专项行动,统筹解决贫困村道路、危旧房、环境卫生等难题,广泛动员群众拆除危房、美化庭院,并参与制定了村庄日常保洁、“门前三包”、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卫生积分奖励、环境卫生“红黑榜”等制度,贫困村环境卫生得到显著改善。注重精准施策,在“一户一策”落实上做文章、下实功,找准“穷根”,对症下药。重点解决贫困群众增收难题,着力落实产业到户扶持资金,引导组织群众入股合作社,推进到户项目落地见效。重视精神扶贫,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扎实开展精神扶贫“十大工程”,通过组织召开“两户”见面会和村民知情大会等方式,组织帮扶干部入户走访、宣传政策、疏导情绪,破除群众“等靠要”思想,激发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协调相关单位,邀请县内外相关专家,开展政策宣讲活动400多场次,先后组织举办中蜂养殖、牛羊养殖、农家乐经营、果树修剪等各类培训100余次,受益群众达2000余人次。评选表彰勤劳致富、孝老爱亲、扶贫济困、最美家庭等先进典型150余人次。

  

访贫问苦结穷亲,用心用情脱真贫

  

  “骆山村的乐事多,省委领导、帮扶队来到了村里,真情连心卡送来了温暖和爱心,帮扶干部办实事、讲政策,宣传十九大精神,咱们离小康生活不远了!”李全有的帮扶户骆春生如是说,他是骆山村受人尊敬的文化人,一件件喜事让他们欣喜如狂。

  2017年11月,省委副书记孙伟深入骆山村调研,该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受到了表扬和肯定。全村2019年实现了整村脱贫,2020年脱贫2户7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

  昔日的羊肠小道被新修的蜿蜒水泥路代替,新建的整齐划一房屋都是上下圈梁构造柱、坡屋檐,院落旁一串串扎好的玉米棒子在阳光照耀下金光灿灿;牛儿在彩钢顶暖棚里悠闲地吃着草;屋前一辆辆擦得锃亮的摩托车、小汽车在阳光下红白得交相辉映。

  骆山村是县委宣传部的帮扶村,位于新寺镇和贵清山镇两交界的半山腰,由于基础设施配套落后,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全村5个合作社145户683人中,贫困户达到70户,属于深度贫困村。

  李全有多次邀请农技人员在骆山村开展了核桃树综合管理、中蜂养殖以及核桃树修剪培训会,受到群众一致好评。“把实用技术送到家门口,全村人都很高兴,核桃树综合管理、养蜂、养牛、养驴都是当前我们急需解决的技术难点。”张彦军说。培训结束后,李全有让村民记下农技人员的联系电话,以便及时沟通联系开展帮扶。对省市县督查检查中发现的“驻村干部帮扶工作不实不细”等问题进行了彻底整改。

  产业富民又留人,家门口挣钱好处多。李全有经过走访调研,与村民座谈,决定依托村自然资源,发展种植养殖业。骆军家扶贫的愿望是多发展几头牛,把养殖业做大做强。他常年在新疆务工,现在在家里干,既可以照看老人,也可以管教好孩子。如今,像骆军一样,不少村民不再外出打工,而是想着在家门口创业。骆兴平家由一头扶贫牛现在发展成一个拥有十几头的养殖大户。

  骆军的父亲骆元喜今年50岁的,经常和李全有视频交流谈心,前几天交谈时说再过两年要带两个孙子到县城上幼儿园。李全有早就和他的帮扶户成了好亲戚,骆军结婚,孩子满月他都帮忙恭喜。

  

强化力量整合,凝聚攻坚克难“向心力”

  

  探索完善帮扶机制,改进帮扶方式方法,汇聚东西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社会各界、帮扶单位等多方力量,助推精准帮扶工作。紧抓东西扶贫机遇,积极协调争取为新寺镇投入2454.47万元东西扶贫资金,用于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中央定点帮扶投入30万发挥镇村妇联组织作用,持续抓好贫困妇女就业脱贫增收工作,同时在劳务输转、人才支援给予该镇大力支持。建立健全脱贫攻坚党员志愿服务队11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0余次。实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培育党员示范户40多个,通过党员示范、技能培训、赴外学习等方式,对256名贫困人口进行了种养殖、核桃、电商、劳务、挖掘机操作等培训。围绕美化绿化,动员党员群众4000余人次,设计节点景观9处,栽植行道树1000余株,种植花卉5公里。通过把贫困群众需求与支部作用发挥有机融合,在10个村、1个社区全部设立了“双代为民”窗口,确定专人接待,开展服务。全镇19个支部全部建立了党员微信群、支部微信群、妇联微信群等平台,方便干部群众沟通,累计通过网络平台发布驻村帮扶工作动态80多条,解决群众反映问题30多件,干部为群众代办事项400余件,为新寺镇脱贫摘帽提供了强大的力量支撑。

编辑:李兆洲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10200408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