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林下养殖实现经济生态“双赢”

 2022/09/14 09:11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 张爱平 崔翔龙

  秋日,陇西县通安驿镇老城山。草绿色的鸡棚掩映在郁郁葱葱的绿树丛中,一只只色彩斑斓的土鸡悠闲地在核桃树下散步,不远处正在采摘核桃的工作人员和游客不时传出阵阵欢笑……一幅草茂林丰、鸡鸣人乐的生态经济图正徐徐展开。

  十年前的老城山地陡路窄,常年干旱少雨,山是荒山,坡是荒坡。2013年,返乡青年闫鹏飞来到这里,拿出他在兰州创业获得的积蓄,开始着手改造荒山,种树、养树、护树,周而复始,坚持不懈,与严酷的自然环境斗争。经过十年的努力,在这片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他累计种植各类树木30余万株,将昔日的荒山变成了绿树环绕的山林,成了周边群众的避暑胜地。

  如何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带动当地百姓“靠山吃山”,利用生态实现收入增长,闫鹏飞开始新的探索与实践。

  “在核桃树下养鸡,树的生长速度比以前快得多,而且不用施药除虫子,不用除草。鸡都是全生态,林子里面敞开跑,肉质好、口感好。”闫鹏飞经过反复考察论证,发现林地养鸡,不仅可利用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还可建立起鸡与果林互促互利的良性循环。

  说干就干,闫鹏飞注册成立了甘肃印象生态农牧产业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生态土鸡养殖、饲料加工、屠宰加工、产品销售。建鸡舍、买鸡苗、加工饲料、跑市场找销路……短短几个月,一个二十万只规模的养鸡场全面建成生产。

  “2万只?什么时候要?”采访中,闫鹏飞几次被客户订购土鸡的电话声打断。闫鹏飞说,他们养的生态土鸡以山林放养的方式,以食玉米为主,食昆虫和野草为辅,每批生长时间为5-6个月,由于生长时间长、生长环境好,所养殖的土鸡体型健壮、肉质紧实,深受消费者喜爱,自7月开始销售以来,日渐红火,目前,日销售3000只以上。

  闫鹏飞说,公司已建成现代化的屠宰加工车间。8月23日以来,陇西因疫情实施静默管理。期间,公司负责为全县配送土鸡,他们上午宰鸡,下午配送,一只鸡加调料加保鲜冰块只收一百元,很受客户欢迎。有时一天配送一千余只鸡,很晚才送完,虽然辛苦,但收获了大家的好评,成就感满满。

  “老铁们,刚刚带大家观看了我们雏鸡的培育、成长期和成熟期的土鸡,再来看看鲜鸡包装……”中午时分,公司电商负责人赵刚开始直播。凭借着“科学繁育、自由散养、标准加工、冷链配送”的全产业链运行模式,生鲜鸡肉也走出了大山,通过网络物流平台发往全国各地。

  “我们的养鸡产业链已初步建成,下一步,将开启带动群众共同致富的模式。”闫鹏飞介绍,他在山下建成了一个肥料厂,鸡粪及屠宰后的废料全部加工成肥料。他们已申报了孵化厅项目,届时,将一个月龄以上的小鸡投送到农家,让农户按照他们的要求散养,再由他们统一收购出售,从而达到带动更多乡亲通过养鸡致富的愿景。

  “我们的目标是年出栏超过1000万只。”闫鹏飞说,“靠着与众乡亲的共同努力,我们定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