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做出大产业

 2022/09/15 13:49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 刘涛

  近年来,岷县寺沟镇按照“立草为业、优化结构、绿色发展”的思路,把猫尾草产业打造成助推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之一。全镇猫尾草种植面积达到3万多亩,主产区分布在辖区南部立林、立珠、多纳、巴仁、绿沙等村,现有种草户1765户,有牧草专业合作社12个,有猫尾草就业工厂3个,培育加工大户163户,年鲜草总产量约68000吨,干草总产量10000余吨,实现产业增收7000余万元,走出了一条依托特色草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发展模式新。推行“支部+合作社+就业工厂+农户”“企业+就业工厂+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拓宽了产业发展思路。2013年10月,由立林村党支部创办岷县绿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产业扶贫项目和东西部协作帮扶项目支持,投资400万元扶持合作社发展,2021年转型为就业工厂,实现了“将党员聚在产业链、就业工厂建在产业链、农户富在产业链”的产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共促的目的。同时,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引进了岷县方正草业寺沟分厂,建设企业草源基地,注资200万元,建成就业工厂,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联合带动强。通过合作社与农户“大手”拉“小手”,让分散的群众抱成团,使专业合作组织与建档立卡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能力不断提升。成立草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通过联合社带动12个草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合作社带动建档立卡户208户,实现了带动建档立卡户全覆盖。2021年,2个就业工厂带动全镇377户建档立卡户,共兑现分红资金 30.16万元,户均每年分红800元,其中:方正草业公司带动189户,分红15.12万元,绿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188户,分红15.04万元。

  ——市场对接准。近年来,通过产业联合社统一经营运作,合作社、企业与农户签订订单协议,保证他们种植的猫尾草全部回收。同时,由县委协调,与中国马业协会签订合作协议,打通了牧草高端销售的渠道,产业联合社积极与东南沿海地区客商联系,签订牧草销售订单,依托电商服务站,通过电商平台链接推广,及时把所有草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山东、广东、香港等全国各地。

  ——群众增收稳。猫尾草属多年生植物,投入少,见效快,亩均最少可收割鲜草3000公斤以上,参照近年市场价格,鲜草每公斤收购价1.5元,亩均收入最少3600元以上,除生产成本外,亩均净收入可达到3000元以上。如果通过晾晒烘干和加工包装,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近年来,烘干草每吨价格12000元以上,晒干草在7000-10000元/吨。根据市场调查,在阿里巴巴通过电商渠道对外销售的猫尾草干草每公斤15-20元,亩均收入可达到9000-10000元。根据猫尾草产业种植摸底情况,全镇猫尾草种植户户均种植规模约10亩,户均可增收6万元以上,种植大户可收入10万元以上,产业效益明显,群众增收稳定。

  ——生态效益显。通过扩大种植面积,全镇3万多亩的猫尾草种植,极大地改善生态植被环境,裸露土层、乱垦乱挖、水土流失等问题得到了有效治理,地膜、农药、化肥等土地面源污染物明显减少,草场面积不断扩大,植被覆盖率明显提升,汛期泥石流、河流含泥量明显减少,真正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使猫尾草真正成为广大群众的新兴致富产业,实现了农户增收、企业增效、生态增益的多赢局面。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