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营村——产业兴村民富乡村美

 2022/09/22 14:51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张莉莉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张莉莉

  初秋时节,沿着山丹县陈马公路南行,远处焉支山的轮廓越来越清晰。临近陈户镇范营村地界时,一座座钢架大棚整齐排列、占地120亩的富农通生态创意农业园赫然入目。

  近年来,陈户镇范营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乡村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山丹县陈户镇范营村曾林农牧专业合作社是一家以农作物种植、贮藏、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的带领下,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好。

  2019年,合作社负责人王曾林与该镇寺沟村馨源菇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玉兴合作,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充分发挥两村生态环境好、耕地面积大、地块集中的优势,将村集体土地和农户撂荒土地利用起来,联合建成陈户镇千亩高原夏菜种植基地,种植西蓝花、娃娃菜等农作物,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种植用工高峰期每天有20多名村民在大棚里务工,采摘的时候,每天则至少需要60名务工人员。”王曾林说。“教技术、给岗位、发工资、能分红……谁也想不到,曾经全县出了名的贫困村,如今摇身一变,托起了村民的致富梦。”范营村党支部书记陈国雄说,“现在产业园慢慢有了样子了,等再过几年发展成规模了,村里的人就再不用天南海北地往外跑了,家门口就有地方打工挣钱了!”

  在实现产业兴旺的同时,范营村还配套建设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体育文化健身广场等公共基础设施,群众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这几年,村里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破旧危房都拆除了,以前常见的乱草垛也不见了,家家户户都干干净净,村民的生活习惯也逐渐变好了。”今年65岁的刘多林亲眼见证了范营村的变化。

  范营村现有11个社563户2091人,全村耕地面积7780亩,常年播种面积3268亩,以种植业、养殖业、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2020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37万元,2021年全村农民人均可配收入达到1.74万元。

  近年来,范营村以“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确定牛羊养殖、高原夏菜、乡村旅游等作为全村增收致富的特色富民产业,向农户提供全产业链服务,不断提高产业增值能力和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同时,投资600多万元,先后实施完成钢架大棚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深入实施“三变改革”,盘活闲置土地,引导成立曾林农牧专业合作社。新建钢架大棚95座、种植西芹,并平整撂荒地,种植陆地西蓝花500亩。同时,积极吸纳本村及周边村的富余劳动力,形成了“土地租金+务工收入+效益分红”的多元收益模式,实现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双赢。目前,范营村组织村社干部先后赴甘州区、康乐县、高台县详细考察了特色民居建设及乡村旅游发展情况,对范营村十社36户住房进行集中改造或新建,将其打造成集休闲娱乐、民俗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引进山东客商深度合作,继续扩大西蓝花等陆地蔬菜种植规模,对接市场,引进西芹等经济作物,申请绿色有机蔬菜标志认证,做好农特产品精细加工,促进群众持续增收。

  如今的范营村有效盘活了农村土地、资金、劳力等闲置资源,培育壮大了新型经营主体,挖掘了产业发展潜力,撬动了农村发展新活力,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收入和发展信心的重要途径。下一步,范营村将立足优势,瞄准乡村振兴目标,按照描绘的发展蓝图,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蹚出一条符合范营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陈国雄信心满满。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