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乡村蝶变美如画

 2022/09/22 14:53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通讯员 段海 黄鑫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 段海 黄鑫

  中秋时节,漫步在高台县乡村,一座座农家小院干净整洁,一排排大棚果实累累,一股股生态新风扑面而来,一幅家在园中、人在画中的美丽乡村新图景徐徐展开。

  近年来,高台县坚持“典型示范、多点突破、整体推进、全域提升”思路,以示范建设引领重构区域发展布局,以人居环境整治重塑乡村秀美形象,以产业发展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五个振兴”协同发力,绘就了一幅“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淳、社会安、百姓富”的美丽画卷。

  规划先行引领乡村“百花齐放”

  沿312线走进高台县南华镇南岔村乡村振兴示范点,百日红、千层梅、金光菊等各类鲜花花开正旺,繁花似锦、美景如画,让人身心舒畅、惬意十足。吸引了许多村民、游人来此“打卡”,与花草来个“亲密”接触。

  “现在我们这里变化太大了,老百姓都住上了小康房,村上的环境优美,游客也越来越多,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好。”南岔村村民王兵国由衷地感受到生活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从昔日的“小不点”到如今的“绿富美”,南岔村的嬗变正是高台县大力推进乡村建设的一面镜子。乡村建设必须突出村庄规划,尤其是规划要符合农村工作实际,使农民能长期受益。为此,高台县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生态家园目标,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各镇村庄资源禀赋、文化底蕴、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将“彩虹”城市理念植入乡村建设全过程,尊重乡土风貌和地域特色,保留村庄原有纹理,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集中资金力量建设以南华至县城红色大道、高铁大道为主线的乡村振兴核心示范带,先后培育打造各类乡村振兴示范点41个,改建连片50户以上居民点88个,创建清洁村庄87个,南华镇、明水村等被确定为全省乡村建设示范镇、示范村。

  绿水青山激活乡村“美丽经济”

  青瓦白墙、小桥流水,环境宜人、庭院优美,生态宜居、生活幸福……走进罗城镇张家墩村,这个村庄的富饶景象和独特魅力,让人充分感受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乡土人文风情。“最近一段时间,张家墩村可以说是热闹非凡,游客在这里感受到了乡村风情,体验了客栈民宿。”罗城镇党委书记石晶介绍说:“今年,我们充分挖掘乡村多元功能价值,规划设计了集文化民俗、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稻香渔村’品牌文旅乡村建设项目。通过‘罗城味道’‘文韵罗城’‘彩虹田园’‘乡愁记忆’‘罗城印象’‘罗城十二坊’六个篇章,集中展示罗城镇历史文化、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特色美食、产业发展等元素,让‘美丽资源’变‘美丽经济’。”二层小别墅、檐廊露台石板路、客栈民宿……新坝镇西大村还原了精致田园的生活韵味。研学旅游、休闲采摘、特色民宿、农家餐饮……西大村多元富民产业让群众过上了好日子。“政府积极支持我们在村里建民宿,还给我们提供政策扶持,我们在家门口开了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挣了钱又能照顾家里,我们现在越干越有信心!”新坝镇西大村村民赵东华高兴地说道。一村一特色,一户一景观。“美丽经济”正在全县兴起。

  三大革命提升乡村“美丽颜值”

  建画里乡村,留梦里乡愁。傍晚时分,走进高台县巷道镇东联村,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整洁的柏油路,景观树错落有致、韵味无穷,白墙青瓦的彩绘诉说着浓浓的乡愁……谈起这几年村里的变化,村民们不由得称赞:“环境干净了,日子更美了,住在农村真是好!”像东联村这样宛如江南田园风情图的村庄,在高台县已经星罗棋布。近年来,该县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方向,加快构建“生产、乡村、人、环境”互促共融的乡村空间关系,使许多昔日破败的村落华丽转身。“村里环境变好了,生活环境更加干净。不说别的,现在我们都是独立的卫生间,解决了上厕所的问题,这就让人觉得高兴。”东联村村民王玉琴说。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现“一村一景”,重寻“美丽乡愁”的前提和基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开展以来,高台县在广大农村地区掀起了农村厕所、垃圾、风貌“三大革命”。

  ——“厕所革命”引领文明乡风。按照“有序推进、整体提升、建管并重、长效运行”的思路,积极推进全区农村户厕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农村户用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89%。

  ——“垃圾革命”创建清洁村庄。全面实行“社分类-村收集-镇(乡)清运—区处理”模式,建成农村污水处理站30座,创建垃圾分类示范村社200多个、“清洁村庄”87个。全县废旧农膜回收、尾菜处理、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81.8%、60%、90%、72%。

  ——“风貌革命”推动绿色发展。持续在绿色理念和绿色产业上做文章,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村庄绿化行动,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真正让绿色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明底色,乡村环境面貌由“局部美丽”向“全域美丽”拓展升华。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