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兰州高原夏菜走向国际市场 ——甘肃康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发展侧记

 2023/05/16 09:45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张栎 蒋文艳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张栎 蒋文艳

  走进位于兰州市榆中县的甘肃康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是成片的蔬菜大棚,大棚中水培小白菜、水培上海青、小芹菜等蓬勃地生长着。“这些菜还有十几天就成熟了,月底就能发往粤港澳地区。”该公司董事长谈应勇说。

  多年来,康源公司一直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采摘、休闲体验、观光旅游、科普创新等工作。截至今年4月底,康源公司仅高原夏菜销售的大宗订单量就已达3万吨,远超去年同期水平。

  康源公司成长的历程,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谈起创业经历,谈应勇坦言并不容易。

  康源公司成立于2015年。“那时候村偏路远,运菜出山车费贵,同时,市场一斤6角钱的高原夏菜能被运销商压价到2角钱。实际上,菜价压到2角钱时,作为本地企业,就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了。”谈应勇说。

  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也为了扩大兰州高原夏菜的市场影响力,让兰州高原夏菜走出甘肃、走向世界,2018年,康源公司吸纳50余家专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成立了榆中县兰州高原夏菜产业化联盟,展开兰州高原夏菜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及钢架大棚建设工作,推动兰州高原夏菜产业转型升级。

  “组起了团队,就要为发展想办法。”谈应勇说,2019年,康源公司开始举办中国·兰州(榆中)高原夏菜新品博览会,全面展示兰州高原夏菜产业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集中展现全国蔬菜行业发展新趋势、新技术、新成果。与此同时,甘肃与天津开展共建,一批天津专家来到康源公司的田间地头实地展开指导,解决高原夏菜标准化栽培管理、病害严重、大量使用农药,及采后保鲜冷链物流水平低、损耗大、鲜切初加工与精深加工技术装备水平不高等问题。

  5月8日,采访中记者遇到了再次从天津来到榆中,为5月底即将成熟的蔬菜做好鲜切菜保鲜技术准备工作的“津甘双地科技特派员”李江阔。

  李江阔认为,高原夏菜是兰州农业最具特色、最具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及知名农业品牌之一,如何“精耕细作”这个特色产业,进一步提质增效,就要在农产品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上进行精准指导。

  李江阔说:“我们联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浙江大学、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等国内领域领军团队共同攻关,为兰州高原夏菜标准化种植、采收、预冷、包装、贮藏、鲜切、精深加工等全产业链所面临的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支持。”

  “通过我们打出的‘技术组合拳’,兰州高原夏菜贮运保鲜技术取得突破性成果,与传统保鲜技术相比,保鲜期延长到72小时。”李江阔说。

  “现在,鲜切菜保鲜技术已开始广泛运用,康源公司也和海底捞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本地鲜切菜市场销售打开了渠道。”谈应勇说。

  “组团发展、科技创新、宣传推介,让我们的蔬菜走出国门的愿景也一步步实现。所有的订单都是按需供菜,订单要什么菜,我们就种什么菜。”谈应勇介绍,从2019年康源公司被认定为第一批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加工企业和第三批生产基地,到2022年被挂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配送兰州分中心,康源公司先后凭借自己的努力,取得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32个蔬菜品种绿色认证、ISO9000认证,最终获得了出口资质。

  数据显示,2022年兰州产出的高原夏菜,90%销往广州、深圳、上海等60多个城市的80多个蔬菜市场,10%出口港、澳、台等地区及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

  “现在,提起兰州高原夏菜,当属榆中的红笋、西蓝花、紫甘蓝、土豆最受欢迎。”谈应勇说,康源公司的高原夏菜质量好、性价比高,尤其食品安全检测过关,目前我们的高原夏菜在粤港澳占的比重越来越多。谈应勇预计,2023年,康源公司的蔬菜订单量将突破5亿元,创造销售新纪录。

  后期,康源公司将以推动榆中蔬菜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通过实施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工程、蔬菜补短板冷链加工物流保供工程、品牌战略带动发展工程、科技创新及推广水平提升工程、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产业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六大工程,建设“可操作、可复制、可引领、可带动”的标准化示范基地。

  谈应勇说:“我们用5年的时间让兰州高原夏菜走向了国际市场,未来要再用3-5年的时间,全面迈向全国一流梯队。加快推进全省形成‘连乡成片’‘跨县成带’‘集群成链’的发展新局面,进而辐射和协同全省蔬菜产业打造甘肃省蔬菜千亿级产业集群。”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