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提质增效

 2023/11/30 09:53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燕春丽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燕春丽

  近年来,甘南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大力实施“党建引领”“石榴籽”“文化浸润”“聚力发展”“巩固提升”“夯基垒台”六大工程,有力有效推动了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实施“石榴籽”工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自2016年5月甘南州启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以来,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大力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九大工程”,深入推进“九进”活动,深化拓展“沿洮沿黄民族团结进步创新区”联创共建行动,全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目前,甘南州被国家命名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16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个;被省级命名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94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5个。国家级表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4个、模范个人19人;省级表彰模范集体21个、模范个人79人。

  甘南州持续深入落实《甘南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坚持推进国民教育、干部教育、党员教育、社会教育全覆盖,广泛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教育。

  实施“文化浸润”工程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甘南州制作了一批以中华文化符号为主题的系列文创产品,所有宣传品印制“道中华”二维码,重点面向学生、州县机关干部、各族群众和僧人进行了宣传发放。

  同时,甘南州坚定不移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使用三科统编教材。在全州A级以上旅游景区选树和打造一批具有甘南特点的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形象。积极建设甘南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文化广场。实施少数民族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及古籍整理工程。

  实施“聚力发展”工程 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甘南州坚持把文化旅游作为首位产业谋划推动,高标准建设覆盖8县市的文化旅游标杆村17个、覆盖97个乡镇的全域旅游专业村103个,培育精品民宿和星级农家乐3000余家。培育壮大“牛羊猪鸡果菜菌药”八大特色农牧产业,坚定不移走“全域无化肥、全域无污染、全域无公害”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实现了农业增效、群众增收“双提升”的目标。

  同时,坚持把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作为推动全州大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全省率先组织开展以清扫垃圾杂物、清理道路河流、清洁美化家园为主要内容的环境革命,实现了4.5万平方公里“全域无垃圾”。

  与此同时,对标“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功能定位,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完成生态修复面积6.75万公顷,全州草原植被盖度、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97%和24.57%。坚持以草定畜、精准到户,全州核减超载牲畜200.78万羊单位,实现了草畜动态平衡,草原生态持续向好。全面落实四级河、湖、林长制,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甘南州空气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连续多年排名全省第一,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尕海湿地成功入围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实施“巩固提升”工程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甘南州创新推进各民族群众互嵌式发展、青少年交流、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组织开展2023年“石榴籽一家亲”甘南州各族青少年研学夏令营活动。创新开展“白龙江流域九县区民族团结进步深化带”联创共建行动。

  健全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有序推进各族学生合校、混班混宿。加大东西部协作和对口帮扶,以生态移民、避险搬迁、灾后重建、保障性住房建设为重点,舟曲县3107户12361名群众有序搬迁兰州新区、入住新家。借助红色文化、特色文化、民族文化等,找准各族群众的情感共鸣点和心灵契合点,着力构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