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羊经 兴羊业 发羊财——环县促进草羊主导产业“基本盘”加力升级

 2024/01/11 09:20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通讯员 李文 郭海霞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 李文 郭海霞

  寒冬时节,环县群山怀抱中的村庄随处可见饲草料垛码放整齐。干净整洁的羊圈里,膘肥体壮的母羊悠闲地吃草、晒太阳,小羊羔活蹦乱跳,“咩咩”声不绝于耳。

  去年以来,面对肉羊市场低迷和饲草价格持续上涨的不利形势,环县干部群众坚持“一本羊经念到底”,持续走好草羊产业富民之路,不断完善扶持政策和产业体系,通过基础改造、品种改良、屠宰带动、营销加力,进一步提振了发展信心、巩固了产业链条、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草羊主导产业“基本盘”加力升级。

  村办合作社提振信心

  “我们村上有183户村民养羊,存栏5200多只。面对去年羊畜市场价格走低的现状,村上注册成立了环县宋掌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入10万元集体经济资金,以本村群众为服务对象,以奖补的形式收购群众羊只。”芦家湾乡宋家掌村村支书孙茂生说。

  今年38岁的张丽红是芦家湾乡宋家掌村村民,也是当地养殖大户,“我家世代养羊,2019年更换羊只品种,开始养殖湖羊,现在羊只存栏168只,去年出栏150余只,毛收入近15万元。”

  张丽红作为本村产业指导员,去年以来,他不仅自己养羊,还为80余户养殖户开展了上门收购服务,累计交售羊只600多只,屠宰150余只,养殖户享受奖补1.5万元。

  在张丽红的带动下,50岁的张明也通过养羊走上了致富路,通过羊畜销售奖补政策,一年毛收入达到13万元。

  近年来,环县芦家湾乡把发展草羊首位产业作为群众稳定增收的重要抓手,围绕“党委领航、支部领路、合作社服务、党员群众参与”的主线,培养了“党员示范户、养殖明星户、三类户”人群,走出了“专业村带动、提标扩群”两条路子。“全乡新增养羊户135户,出栏6.49万只,羊只存栏5.58万只。年收售屠宰羊只超2万只,羊产业年产值突破5000万元,1000余户群众人均来自羊产业收入突破8000元。”芦家湾乡党委书记马鹏飞介绍。

  专业合作社示范引领

  带领更多的群众通过养羊致富一直是环县恒基肉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文斌的初心和梦想。杨文斌2012年成立养殖合作社以来,就为全镇的养殖户提供饲草、技术、销售等全方位服务。如今发展成3个繁殖场、3个育肥场,合作社带领的680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如今他的养殖合作社基础母羊存栏达到8000只以上,种羊和肉羊销售拓宽到15个省,年销售额接近6000万元。在杨文斌带领下,当地群众正逐步走上致富增收“羊”关道。

  “我家有50只湖羊,40只羔羊,去年养羊收入5万元左右。”毛井镇红土咀村樊老庄组养殖户樊成银也表示,种草养羊一直是我们当地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我们养殖户的信心坚决不会动摇。

  据了解,去年以来,环县毛井镇紧盯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种群数量,全年培育湖羊提标扩群户35户、黑山羊养殖户51户,建成育肥场2处,改扩建黑山羊养殖合作社1处,调引黑山羊1071只。

  据毛井镇副镇长贾学明介绍,该镇2023年屠宰肉羊2.71万只,全镇羊只饲养量稳定在28万只以上,其中出栏量达到13.5万只。

  政府“三大体系”保驾护航

  2023年,环县及时出台了《关于完善联带农机制靠实政企社村户责任促进羊产业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各方责任,持续落实订单收购奖补政策,农户自产的断奶羔羊订单缴售给专业育肥合作社育肥后,交售给屠宰厂,或农户自己育肥后缴售给屠宰厂,根据缴售数量多少均给予一定补贴,打消了养殖户在羊市场低迷期的顾虑,部分农户基础母羊不减反增。

  “通过奖补政策,极大激发了企、社、村、户养殖积极性,有效实现了企业增产、合作社增效、农民增收。”环县现代羊产业研究院院长张建华说。

  除了政策加持,环县建立的推广优质肉用羊、提纯复壮黑山羊、引育纯繁奶山羊“三羊开泰”产业体系,政、研、企、社、村、户、服“七位一体”的经营体系,以及一级车间培育良种、二级车间杂交扩繁、三级车间专业育肥、四级车间屠宰加工、五级车间熟食开发的“五级二元”生产体系,成功把养殖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科研机构等产业主体联结在一起,扛住了低迷市场的考验,提振了群众养殖信心,促进全县草羊产业稳定高质量发展。

  据环县畜牧兽医局统计,2023年,环县羊只饲养量达到369万只,草羊产业产值突破60亿元,养羊农户人均来自羊产业收入突破8000元。通过奖补政策,鼓励合作社、农户积极向中盛公司交售屠宰,完成羊只屠宰58万只。

  在2023年12月底召开的全县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上,环县县委书记曹育铮也强调,2024年,环县将在保持政策支持力度不减的前提下,适时作出优化调整,使得政策更精准、更有效,更能撬动养羊农户的积极性。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