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石山多渠道搭建灾后就业帮扶大平台

 2024/02/22 09:11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牛占虎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牛占虎

  一天能做200件裤子内衬,一月能挣几千元钱。在积石山县甘肃拓奇实业有限公司服装加工车间,来自大河家镇克新民村29岁的马茹给也讲述了自己由家庭主妇变成工厂操作工人的过程。马茹给也家里6口人,婆婆常年患病,老公在外打工,公公种地,自己照料孩子、家务。去年地震发生后,家里的房子变成了危房,老公没法出去打工。正好有到服装厂打工的机会,自己就报名上了班。经过短期培训她就能单独操作缝纫机,由刚开始的一天做40多件裤子内衬到现在一天能做200多件,做得多了挣得钱也多。

  像马茹给也一样,地震后在家门口各类就业工厂(帮扶车间)就业的当地群众有490人。这是2月17日(农历正月初八),记者随同国家人社部、省人社厅组织的采访组来到积石山县地震灾区采访灾区群众就业情况时了解到的数据。

  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省人社厅除成立专班通过物资支援、政策支持和走访慰问等方式支持积石山县灾后重建工作外,在培训、就业方面也给予倾斜支持。已开发625个为期3个月的抗震救灾临时公益性岗位,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1000元,计划聘期到期后从中续聘300个安全巡逻员临时公益性岗位人员,剩余325人续聘为秩序维护员、爱心理发员等临时公益性岗位人员,聘期延长到10月底;同时,按照灾后重建需要,就近吸纳解决架子工、焊工、抹灰工、瓦工等用工需求,支持160万元的专项培训资金用于灾后恢复重建农村劳动力实用技能培训,并追加了今年的就业专项资金量;协调省邮政局解决1000张免费火车票,专列输转务工人员到厦门务工,减轻务工费用;协调山东省人社厅、山东省协作甘肃干部管理组发挥东西部协作机制,积极争取济南市章丘区援助资金,支持17家地震受损就业工厂(帮扶车间)重建维修。

  采访中,位于大河家镇陈家村的积石山灾后重建钢筋工技能培训点现场人头攒动,三五人一组围在十多个钢筋架子周围,一手拿铁丝一手拿扎钩反复练习扎绑技术。学习扎钢筋技术的陈家村村民马娟告诉记者,自己参加培训三天了,从基础学起。马娟家里的房子地震时倒了,现在一家人住在安置点,免费学点技术家里建房时就能用上。

  现场负责技能培训的甘肃建筑职业培训学校指导老师白录梅介绍,来学习的都是当地村民,这期参加培训的有50人,大多数人没有一点基础从零学起,经过10天的理论和实操培训,最后考试合格者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经过培训有了资格证书外出务工好找工作,并且工资高,另一方面在灾后重建时自己家盖房子就能用上,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再不用花钱请专门的钢筋工。

  积石山县人社局局长韩小林介绍,地震发生后截至2月18日,积石山县在大河家镇、刘集乡、石塬镇、柳沟乡、胡林家乡、吹麻滩镇、安集镇等15个乡镇开办挖掘机、装载机、焊工、电工、钢筋工、砌筑工、中式面点、中式烹调、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等培训班150多个班期,共计培训7900多人。

  动员群众外出务工、扎实开展劳务技能培训、开发临时公益性岗位,省、州、县人社部门通过多渠道开辟就业岗位,帮助灾区群众第一时间有工可打,有钱可挣。截至目前,搜集整理东南沿海地区28家企业绕线工、装配工、检验工等用工岗位2800多个,在吹麻滩镇前庄集中安置点、石塬镇沈家坪集中安置点举办“积石山县灾后就业援助用工岗位推介活动”。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月”和“春风行动”,于1月30日组织省内外优质岗位资源,在积石山县举办专场招聘活动,活动现场提供就业岗位5100多个,达成意向性协议1040多人,通过包机、专列输送222名务工人员赴厦门市务工就业。在大河家镇、石塬镇、刘集乡、柳沟乡、吹麻滩镇8个集中安置点设立了零工驿站。1月18日县人社局动员40名已聘用的“爱心理发员”,分别到柳沟乡斜套村二社安置点、石塬镇肖红坪村安置点、刘集乡陶家村和团结村安置点、大河家镇大河村广场安置点为265名群众提供了上门理发服务,让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

  “地震时家里房子塌了,家人就住在安置点,自己平时在村里为孤寡老人和小孩理发,现在在安置点为老人和小孩巡回免费理发,每个月能拿到政府补贴的500元,很满足。”58岁的大河家镇大河家村公益性岗位爱心理发员马在乃白如是说。

  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何永强表示,下一步人社部门将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对灾区群众在技能培训、就业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一是“点对点”“门对门”服务就业,二是对在家门口就业的群众可通过就业工厂(帮扶车间)进行安置,实现培训、就业同步进行。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