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马如娟
对孩子们来说,过年赶大集的“味道”就是最甜蜜的滋味。糖果小吃、烟花玩具,不仅传递着幸福的味道,更是一年中最美的愿景。设于百年黄河铁桥北端兰州市北滨河路的“黄河市集”一开市,就显得格外热闹。年货大集上人头攒动,“烟火气”在市井之处体现得淋漓尽致,熙熙攘攘的市集里藏着满满的年味儿。

64岁的马成池在黄河市集经营着一个“吹糖人”摊点,拿手绝活就是做生肖造型的“糖人”。
正月初八,春节长假最后一天。黄河市集和十几天来一样,人如潮水般涌动。马成池的“吹糖人”生意应接不暇,记者在摊位前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他一个接一个连续吹了十几个各种造型的“糖人”,均被“一抢而空”。

“吹糖人”是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之一,被视为一种年味儿十足的艺术形式。在黄河市集的摊位上,马成池用小木棍挑起一小团糖块,放在手中揉捏和拉扯,做出一个窝头形状,然后从糖块中部拉长,头部捏出两只小角。再从糖块尾部吹气,力道平缓而有分寸。随着一只手不断地缠绕转圈,如同变戏法一般,糖条慢慢膨胀并逐渐透明,差不多一分钟时间,一条栩栩如生的“糖龙”就完成了。
动作麻溜一气呵成,引来旁边市民和游客的阵阵赞叹。惟妙惟肖的十二生肖小动物,活灵活现,深受小朋友们喜爱。

从黄河市集开市那天起,每天早上十点半开始一直到晚上七点左右,大年三十和年初一也不例外,马成池一直在这里“吹糖人”。“这里的糖都是麦芽糖。”马成池一边拿着一个小棒快速地在糖浆里搅拌,一边给前来观看“吹糖人”的顾客介绍。“吹糖人”艺师们都有自己独到的配料和熬制方法,整个过程全凭经验来判断,所以“操作经验”被吹糖人的艺人视为珍贵的传家宝。

马成池不紧不慢地讲道,“吹糖人”的关键技术在“吹”和“捏”的功夫上。手法要准确,造型要简洁生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也很困难,为掌握糖的温度,经常把手烫伤。
说起“吹糖人”,马成池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过年的时候,希望能够通过我的手艺,让‘吹糖人’这一非遗文化在传统节日里迸发出新的生命力,让这门技艺被更多人所认可,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马成池笑道。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