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燕春丽
“怎样分辨大米质量高低?”
“真假五粮液如何辨别?”
“我应该选择低钠的食盐还是不加碘的食盐?”
……
3月15日,由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办、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协办、甘肃经济日报社承办的2024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在兰州东方红广场如期举办,活动吸引了很多市民前来咨询。
活动现场,省市场监管局、省公安厅、省食药监局等单位以及15家食药品企业聚焦消费者权益保护维权热点问题,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答疑解惑等方式,向市民讲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法律援助法、产品真伪辨别等相关知识。
食品药品安全关乎百姓、关乎民生,也最受市民关注。
“小伙子,能不能给我讲讲买大米时的注意事项?”苏女士急切地问道。
甘肃省粮油商会一位工作人员拿起一小包大米说:“先看色泽是否是精白色或淡青色,有无光泽,是不是呈半透明的角质米。其次,看形态,颗粒是否整齐、均匀,表面是否光滑,组织是否紧密完整。之后,看碎米粒和杂质是否超标,看有无黄粒米、霉变粒和病斑粒。特别注意那种经过‘加油打蜡’,特别透亮的大米不能购买。”
兰州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的张晓萍拿着两瓶有生津止渴功能的粉葛给几位老人解释:“这两瓶里装的都是粉葛,大家看其中这一瓶颜色非常白,它是经过硫黄熏过的,不能服用。”硫黄熏制中药材主要用于防虫和防潮,便于药材储存,减少药材损耗,还可增加色泽。但由于硫黄燃烧后产生的硫化物极容易残留在药材中,长期服用会伤害消化道和呼吸道,以及肝、肾等脏器。
张晓萍告诉记者:“今天带来的标本都是市民常用、熟知并感兴趣的中药材,我们将正品、伪品、劣质品放在一起对比着给市民讲解,让市民更容易分辨假冒伪劣产品。”
竹盐、岩盐、深井盐、低钠盐、无碘盐、食用玫瑰盐……目前,在各大超市、电商平台上,各类五花八门的“功能盐”让消费者眼花缭乱、难以选择。
长期被“选择困难症”困扰的吴大妈,当天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食盐。吴大妈患有高血压、高血糖,除了控制每天盐的食用量外,注重健康的她一直想找一款适合自己的食盐。
中盐兰州盐业分公司品牌经理张殿丽为吴大妈解了惑:“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人适合使用低钠盐。您不能选择无碘盐,甘肃这边缺碘,特别是老人和15岁以下的孩子都要吃加碘盐。有甲状腺疾病的患者,只要医生没有医嘱,也都要食用加碘盐。”
随着信息传递越来越便捷,消费者维权能力和意识也进一步提升。
在甘肃省12315展台前,也围满了咨询消费投诉的市民。工作人员说,近年来,我省前移维权关口,持续开展消费警示提示。全省统一了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原则、公示内容、公示流程,着力促进企业诚信经营和行业自律。去年,共公示消费投诉信息3.18万条,累计发出消费警示提示86次。
活动现场,专业人士提醒广大市民:“购物时练就‘火眼金睛’,莫贪便宜,莫乱听信,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药产品。”
民生无小事。事实上,只有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助力消除消费堵点、难点,才能提振消费者购买信心,激发消费活力,释放消费潜能。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