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组合拳”

 2024/03/26 21:18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张莉莉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张莉莉

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师资扩优赋能……一项项改革举措落地开花,一系列教育成果不断显现。近年来,我省围绕办好人民满意基础教育,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着力推动全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打好扩优提质“组合拳”,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师生和人民群众。

目前,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4%,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6.24%、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2.7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7.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5.6%,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在兰州市七里河区,教育均衡发展近年来取得明显成果,七里河小学教育集团就是最好的而证明。七里河小学教育集团包含总校七里河小学、分校七里河区第二小学、五星坪小学、兰工坪小学、硷沟沿小学和王官营中心校,集团各学校一起举办活动、开展教学研讨,实现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学生家长马莉说:“去年秋季开学时兰州市七里河区七里河小学教育集团硷沟沿小学举行的一年级‘开笔礼’活动中,看到自己的孩子学会了端正衣冠,学会了写‘人’字,作为家长感觉特别欣慰。”。

“我们不断加快与各分校的深度融合,特别是对农村学校的‘菜单’输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就是其中之一。”七里河小学教育集团理事长、七里河小学校长王俊莉表示,通过集团总校优秀教师帮带、分校相关教师积极参与学习等方式,实现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在总校与各分校内的规范化、统一化进行,并逐渐形成各校特色,推进集团化办学由结构调整向质量提升的转变。

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这是全省各地的普遍共识。近年来,我省各地采取集团化、学区化、城乡共同体办学等模式,建立联校走教、同步教研制度,促进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了学区内、集团内学校率先实现优质均衡,不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截至去年6月,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共建成集团化办学团体462个,开展集团化办学学校2714所;建立学区1067个,开展学区化办学学校数5589所;城乡共同体办学团体400个,开展城乡共同体办学学校数2056所。

在此基础上,统筹实施“五育并举”工程,深化实施中小学“大思政”教育改革、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师资扩优赋能、“双减”减负提质、教研协同攻关、家校社协同育人……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内在活力,教育系统全面推进教育改革,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

在陇南市徽县江洛镇江洛小学,音乐教师陈小敏正利用“专递课堂”给江洛小学和赵湾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上“顽皮的杜鹃”一课。

电子屏幕前后,两所学校、两处地方的学生一同拍手欢唱,再配以相应的手势动作,课堂气氛活跃。近年来,江洛小学通过每周2节英语课、音乐课和1节科学课的“专递课堂”,搭建起中心校与6所村小和教学点联系的桥梁,盘活了薄弱校,使更多校园焕发出新的活力。

数字化使教育落后地区教育“洼地”快速高效填补,实现了“弯道超车”。近几年,我省在甘南州、临夏州和庆阳市“两州一市”的23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了共享大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示范化项目,采用“中心校带教学点”模式推动23个县的800所学校全课程共享课堂,将优质教育资源传送到了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

现如今,从全省范围来看“三个课堂”、网络调研、网络培训等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学校教育教学的新常态。优质校与薄弱校网上结对、线上牵手,开展跨区域、跨学校的互动教学教研已成为“新风尚”,有效解决了薄弱学校教师结构性短缺、开不好课等问题,切实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最根本的是要发展好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今后,我省将培育出一批品牌改革项目,示范带动基础教育各类改革深入推进。同时,积极探索新机制、创建新模式,进一步破除思想藩篱,改革育人方式,激发办学活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