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种业就是保护产业——探访岷县黑裘皮羊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

 2024/03/27 08:12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俞树红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俞树红

  岷县黑裘皮羊是岷县特产之一,曾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2023年12月,岷县黑裘皮羊保种场晋级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一个地方传统品种缘何受到国家保护?记者进行了探访。

  为什么要建保种场

  3月19日,记者走进岷县黑裘皮羊保种场,一排排圈舍高大宽敞,一群群黑黝黝的羊在圈舍内正吃着饲草。

  “去年保种场存栏733只,保种核心群存栏391只,其中种公羊25只、能繁母羊366只,收冬羔320只,后备公羊42只。”岷县汇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怀科说,岷县黑裘皮羊遗传资源保护体系已经建成。

  岷县黑裘皮羊是岷县地方原始绵羊品种,尤以生产黑色二毛皮闻名,主要分布在岷县秦许、西寨、清水、梅川、十里等乡镇。

  据了解,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绵羊无序杂交、小群体闭锁繁育、退牧封山等因素影响,遗传资源基因逐年流失,导致岷县黑裘皮羊群体数量缩小,2008年,其被列为濒危家养动物遗传资源。

  2016年,岷县黑裘皮羊再次被列入《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濒危品种。之后,岷县县委县政府为更好保护开发黑裘皮羊种质资源,在秦许乡扎那村岷县汇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了黑裘皮羊保种场。

  张怀科介绍,2023年该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发挥保种场“龙头”带动作用,以甘肃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省农科院、岷县畜牧技术推广站为技术依托单位,开展选育、种群繁育及良种推广。

  从传统育种向现代育种迈进

  种业是畜牧业发展的芯片,也是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岷县畜牧中心副主任张学彦表示,岷县在秦许乡扎那村建设黑裘皮羊保种场,旨在加强黑裘皮羊种质资源保护及扩繁增效,壮大畜牧产业。

  早在2008年,省农科院研究员郎侠率领“绵羊种质资源创新团队”通过对岷县黑裘皮羊进行遗传资源评价、品种资源本底调查,制订科学方案,组建岷县黑裘皮羊保种群,并采用保种群开放式核心群和本品种继代选育技术,提高保种群遗传性能。

  “我们应用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技术,挖掘出岷县黑裘皮羊的乌骨性状及其主效基因,组建了岷县黑裘皮羊乌骨品系培育核心群。”郎侠说,2016年开始,团队又采用父系系祖建系和混合群近交系数控制技术,使岷县黑裘皮羊保种核心群数量由240只增加到660只。

  张怀科介绍,该保种场8个父系家系组建岷县黑裘皮羊保种核心群336只,群体规模已由2021年的210只复壮至425只。

  岷县科技局副局长马将平介绍,通过实施县级科技项目,选派科技特派员,联合省农科院郎侠的“绵羊种质资源创新团队”,加强产学研合作,开展技术难题攻关,攻破了种业“卡脖子”技术。

  保种场带动养殖规模扩大

  春和日丽,太阳照在山坡上,一群黑黝黝的羊在啃草,秦许乡扎那村72岁的张四海大爷正在放牧。

  张四海告诉记者,山上110只羊全是岷县黑裘皮羊。“放了23年羊,还是岷县黑裘皮羊好养,抗病能力强,适应气候能力强,不易生病,也不用喂饲料,饲草就可以,且肉质好,能卖个好价钱。”

  张四海介绍,岷县黑裘皮羊养殖已有1000多年,自从村上建了黑裘皮羊保种场以来,依靠保种场技术和良好的品种羊,村民又渐渐开始养殖黑裘皮羊,已发展专业养殖户4户。

  秦许乡党委副书记党振强说,以前全乡仅有四五户村民养殖,现在扩大到8个村30户村民养殖。站在一旁的张学彦接过话茬说:“2018年,全县黑裘皮羊存栏0.3万只,截至目前存栏已达0.8万只。”

  近年来,岷县通过创建“一场七群”(一个核心保种场,七个保种扩繁群)保种扩繁模式,对岷县黑裘皮羊进行纯种选育、提纯复壮,并联合科研院所积极探索黑裘皮羊冻精繁育、胚胎移植等技术,提高了保种扩繁数量,为我省肉羊产业的特色种业发展储备了优势“芯片”。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