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亮乡村振兴共富路

 2024/04/16 09:52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李明娟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李明娟

  近日,国网甘肃电力的工作人员走进田间地头,为各地农业生产提供“零距离”上门服务,了解农户用电需求,开展用电安全宣传和安全用电检查,将供电服务与文化振兴、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深度融合,全力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贴心电”为红色景区发展添动能

  “检查下空开的功能是否正常,那边线路的拐角处绝缘层是否老化。马上就到旅游高峰期了,一定要细致地检查,景区的用电一定要给保障好。”4月3日,国家电网甘肃电力连心桥(陇南金橄榄)共产党员服务队对宕昌县哈达铺镇红军街革命旧址内的线路、用电设备进行检查。

  据悉,为了确保辖区内红色景点的可靠供电,国网陇南供电公司早部署、早谋划,成立供电保障小组,提前对景点的线路、配变、用电设备的可靠性能、设备健康状况用电隐患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消缺,确保旅游高峰期间红色景点用电安全、可靠。同时,还对红军街上的农家乐、商铺等提供上门服务,宣传安全用电知识,发放安全用电画册。

  近年来,国网陇南供电公司紧抓农网改造机遇,聚力攻坚清理线路通道、夯实配网基础数据、整治专线专变隐患等,逐档逐级逐台区开展线路巡视巡察,“地毯式”查摆缺陷、梳理隐患,做好哈达铺红军街红色景区电网改造,改造0.4千伏线路6公里、4个台区、电能表箱和进户线570户,新增容量400千伏安,让安全优质的放心电全覆盖、多方位、零死角地照亮哈达铺红色景区。

电气化助力蔬菜产业现代化

  近日,天水市武山县洛门镇宋庄蔬菜集约化育苗基地,一排排育苗大棚里分工明确的育苗员忙碌着,郁郁葱葱的蔬菜幼苗长势喜人。

  国网天水供电公司武山洛门供电所的两位台区经理李东红和李建喜来到园区,全面检查了变压器、供电线路以及遮阳板、抽水泵、水肥一体机等设备的电源接线,同时还不忘宣传节能减排和节约用电知识。

  “我们的园区是全电气化生产模式,现在平均每月的用电量接近2000千瓦时,必须保证24小时电力可靠供应。不过我们从来没有为供电操过心,供电所的包片台区经理定期巡视检查园区外部线路、配电室等用电设备,园区自建成以来也从没停过电。”园区人员张成银对供电所常态化的上门服务很满意,说他们“随叫随到”,早就是好朋友了。

  自2021年以来,武山县配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涵盖了全县15个乡镇239个自然村,近年来新建改造0.4千伏线路160公里、10千伏线路85公里;变台121台,容量30250千伏安。通过延伸线路、新增配变布点,有效缩短了供电半径,统筹解决了台区重过载、“卡脖子”、低电压等问题,为当地乡村振兴提供了充足动能。

“村网共建”电为媒助力乡村振兴

  清明假期里,来自西宁的刘先生带着家人驱车来到张掖七彩丹霞游玩,准备第二天观看日出。

  “我就怕没地方充电,来到七彩丹霞旁的南台村,看到供电公司在村口设置的电力便民服务点就放心了。”国网张掖供电公司在南台村“村网共建”电力便民服务点设立了充电桩,彻底解决了刘先生的后顾之忧。这是国网张掖供电公司开展村企联建、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现在的南台村,别墅林立,绿水环绕,俨然是守卫七彩丹霞的后花园。国家电网甘肃电力连心桥(张掖彩虹)共产党员服务队全力推动当地乡村振兴发展,新建配变3台,总容量2230千伏安。新建10千伏线路1.2公里、0.4千伏线路0.85公里,改造0.4千伏线路2.1公里,彻底解决了用电瓶颈问题。该村以电为媒,借力借势丹霞景区发展休闲体验型乡村生态旅游,走出了一条产业兴、人民富、生态美的新路子。

  除了保障当地特色旅游用电无误,国网张掖供电公司与南台村村委会还不断探索“红色教育基地+深度旅游”发展模式,打造集红色教育、主题游乐、田园休闲、旅居度假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助推乡村振兴更上一层楼。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