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柔性支架系统建设单体规模最大的山地光伏发电项目

 2024/04/23 09:05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李明娟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李明娟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以技术创新为关键发力点,我国新能源产业链创新链不断增强,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在世界占主导地位,成为领跑全球的新兴产业,形成绿色可持续增长的经济新动能。

兰州新区农光互补光伏发电示范工程现场。李明娟 摄

  深蓝色的光伏组件连绵不断,覆盖了整个山体,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这是4月19日记者在兰州新区城市智慧能源岛协同耦合项目(兰州新区农光互补光伏发电示范工程)现场看到的景象。

  “随着兰州新区城市智慧能源岛协同耦合项目2号地块光伏组件安装工作的顺利完成,项目进入紧张有序的施工高峰期。”项目建设方中建二局三公司项目总工王冰飞介绍。

  据介绍,兰州新区城市智慧能源岛协同耦合项目(兰州新区农光互补光伏发电示范工程)是2024年省级重点项目,总占地面积约4285亩,装机容量200兆瓦,通过布置近14万块双面双玻组件来实现,建设110千伏升压站1座并配套建设电化学储能电站1座,是目前西北地区采用柔性支架系统建设单体规模最大的山地光伏发电项目。建成后,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优化能源结构及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光伏行业的新质生产力,主要是指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在项目建设中,我们引进先进的柔性支架优化施工技术,运用BIM建模和多平台3D技术对光伏支架安装节点、支架及组件布置方面进行了优化,依托柔性光伏支架系统强大的复杂地形适配能力,攻克了大坡度、大跨度等技术难题,有效规避山地陡坡、沟壑纵横等不利地形因素。”王冰飞告诉记者,“项目实施区域多为山地,我们在技术使用、线路排布、设备分配等方面都进行了优化,不仅有效降低了成本,还提升了组件发电效率。新技术的应用较传统固定支架有效节约支架基础设施60%—80%,有效降低了光伏电站综合投资成本,提高了复杂山地地形的土地利用率。”

  光伏组件阵列成空间整体排列,有效控制排间距,在保证稳定性与安全性的前提下大幅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光伏发电效率。兰州新区城市智慧能源岛协同耦合项目以“高效管理”为目标,推动项目建设提质增效;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助推项目高质量建设;以“绿色低碳”为优势,实现能源经济与生态治理共赢。

  中建二局三公司项目经理狄锴超表示,该项目建成投用后,年平均发电量将达到27308.22万千瓦时,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12442.85吨。同时,光伏组件覆盖后,将有效减少地表日照蒸发,增加山地地表土壤的含水量和有机含量,并充分利用光伏板下的闲置土地,开发农业种植。地上光伏发电,绿色新能源;发展地面作物种植、高效新农业,实现“一地二用、农光互补”,让光伏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激发绿色发展动能和潜力。

  记者了解到,随着该项目建设的逐步推进,可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效益。光伏组件覆盖后,将有效减少地表日照蒸发,增加山地地表土壤的含水量和有机含量。在不久的将来,可充分融合当地特点,种植苜蓿、中草药等经济作物,带动当地农副产业创收。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