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五”到“神十八” 二十一载风雨无阻 三代电力人护航神舟探苍穹

 2024/04/30 07:22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李明娟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李明娟

  自2003年以来,国家电网甘肃电力连心桥(飞天)共产党员服务队就肩负起保障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电力供应的责任。

  21年间,服务队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四特精神”融入保电职责。

  21年间,虽然班组线路运行维护工作量大,线路运行环境差,但涌现出一个个扎根一线、在平凡岗位上奉献的先进典型,一代一代电力人不断传承的身影。

  21年间,服务队用双脚丈量了航天保电的每一条线路,共护航14艘神舟飞船发射。队员王廷才、孟晓鑫师徒二人先后被评为第一届、第二届“最美国网人”、国网劳模、“陇原最美退役军人”,用行动扎根平凡岗位、传承工匠精神。

  坚守

  2003年至2019年,王廷才在戈壁滩上日均步行6公里,磨破了一百多双绝缘鞋,书写了几十万字的巡线记录,护航了7艘神舟飞船顺利发射。

  “线路运维工作不是简单的‘三根线两基塔’的问题,其实这里面学问大着呢,我们在工作中得多操点心,多想点,多做点,把线路运行情况搞明白了,才能干好。”这是王廷才对新来的员工时常说的话。在大伙眼中,就没有王廷才解决不了的事,他就是一面值得学习的旗帜,影响着大家。

  在他担任东风线路运维班班长10年期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到了在保电期间线路“零缺陷、零隐患”的安全运行的承诺,确保了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所有试验、发射保电期间线路安全可靠供电。

  他和所有巡视保电人员在发射保电期间没有离开过保电一线,圆满完成了发射期间7条输电线路,390余公里,1936基杆塔的保电任务。

  创新

  2003年至2023年,孟晓鑫从懵懂的“电力小白”成长为行家里手,成功护航13艘神舟飞船、23名中国航天员进入太空,3000余万个戈壁脚印见证了他们兢兢业业守护输电设施。

  “作为新时代的员工,不但要苦干、实干还要巧干。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创新就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孟晓鑫是一个善于发现的有心人。凭着多年的巡线经验,孟晓鑫结合线路所处的地形地貌,探索总结出了一套特有的“定位巡视法”。巡视人员只要站在特定的地点,就能将线路需要观测的部位和缺陷尽收眼底,少走了弯路,减少了体力消耗,提高了工作效率。

  虽然从事的是输电专业,但孟晓鑫还是挤时间学习变电、配电等其他专业知识,持之以恒埋头苦学和练习,熟练掌握了配电电缆的基础知识和制作工艺,并在相关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航天保电我们经验丰富,但是绝对不能依赖于经验,我把每一次保电都当作是第一次,仔细认真地巡视每一个点,每一条线,不抱任何侥幸心理。”孟晓鑫说。

  延续

  2024年,入职两年的年轻职工李永涛接过了保电大旗,他苦练本领成为输电巡线飞手,参与了神舟十六号和十七号飞船的保电工作。神舟十八号的顺利发射,李永涛也交出了护航神舟顺利升空的满分答卷。

  “我们团队中有很多像孟晓鑫这样的师傅,对于所有的师傅们,我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跟着他们,我不仅练就了扎实的工作技能,更传承了吃苦耐劳、勇于担当、尽职尽责的作风,而且我要努力在团队中传递,让优良作风传承下去。”李永涛说。

  正是一代代航天人不忘初心、艰苦奋斗,我国的航天事业才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

  同样是拼搏,国网人从未停下奋斗的脚步,新一代“80后”电力人奋力跑好保电的接力棒,这是他们对青春的誓言和对老电力人无私奉献精神的赓续。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