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唤醒乡村“沉睡”资源——兰州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探访

 2024/05/24 09:13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蒋文艳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蒋文艳

  2023年11月14日,兰州市被确定为全省唯一一个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国家级整市试点。

  今年以来,兰州市以开展农村产权交易试点为契机,健全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推动交易市场规范化发展,打通乡村资源和资产转变为资本和资金的渠道,实现乡村资产盘活利用、保值增值,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活力。近日,记者深入试点地乡村,探寻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试点开展以来的新变化。

  农地“入市”育新机

  春意藏,夏初长。来到榆中县金崖镇黄家庄村新农村,记者看到村道干净整洁,各家门前的一个个微花园将村庄点缀得精致灵动。村外,曾经的荒地正集中整合等待“入市”。

  黄家庄村大力挖掘临街区位优势,盘活土地,去年利用集体土地建成集商业、餐饮、住宿、会议、娱乐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体项目怡成宾馆。

  “今年通过榆中县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将怡成宾馆一楼商铺进行挂牌,交易后的38万元收入直接进入村集体经济账户。”黄家庄村党总支副书记邸云峰说,目前,黄家庄村还有60亩闲置土地正挂在榆中县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等待投资机会。

  榆中县高崖镇小营子村一直存在耕地碎片化、耕作成本高、生产效益偏低等问题。今年4月,该村1079.75亩水田在榆中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挂牌交易,原本每亩每年600元私下流转的土地,最终以每亩每年780元的价格成交,溢价率30%,租期2年金额达171.68万元,给村集体带来14.03万元土地管理收入,盘活了土地资源。

  “以前靠种地为生,没有时间出去打工,收入也不稳定。现在通过村集体流转土地后,家里7亩地每年有4550元的固定收入,还有时间出去打工,每年又多了几万元的收入。”谈起土地流转后的生活,村民宋惠荣难掩兴奋。

  在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背景下,2023年,榆中县出台《榆中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交易品种、交易条件和程序、交易监管等内容,以此吸引各类经营主体投资乡村建设。截至5月17日,兰州市完成农村产权交易额2亿元,是2023年全年交易额的4.5倍,产权交易从原来较为单一的耕地流转逐步拓展到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四荒”地经营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农村工程建设项目招标、农村货物和服务采购等6种。其中,截至5月10日,榆中完成农村产权交易额4707万元。

  土地“活”产业跟着“活”

  闲置土地“活”了,产业也跟着“活”了。通过土地流转,占地500亩、投资1000万元的榆中县马坡乡河湾村高寒山地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建成。记者在新建的大棚里面看到,芹菜、生菜等蔬菜,百合、当归等中药材长势喜人。

  马坡乡副乡长潘晓峰介绍,目前,依托河湾村高寒山地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由政府投资323万元建成6座暖棚、4座冷棚,主要用于冷凉型蔬菜和百合、花卉及中药材的育苗,通过订单销售和自产自销模式,预计每座大棚一茬收入5万元。

  眼下,河湾村还在布局闲置宅基地激活计划。在农村,家家都有自己的宅基地,由于多数年轻人外出打工,出现许多废弃宅基地。如何盘活这些空房子和闲土地,成为摆在河湾村村干部面前的一道难题。

  河湾村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村上正尝试将整合出来的16处空宅基地挂到榆中县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让有意愿和有能力的投资人来建民宿发展旅游,民宿流转期限20年。”潘晓峰说。

  与此同时,榆中县注重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以及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

  在榆中县城关镇分豁岔村,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项目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建设着。分豁岔村在前期调研学习的基础上,盘活沉睡土地462平方米,计划实施虹鳟鱼工厂化养殖项目。

  “在平台上操作简洁方便、公开透明、费用低。”分豁岔村党支部副书记白龙介绍,该项目4月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招投标,计划6月中旬就引入鱼苗,8个桶能养殖2.4万斤鱼,预计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

  土地收益反哺民生治理

  集体经济有效益,反哺民生才有底气。

  两年前,邸云峰还经常为村里资金投入问题犯难。而今,邸云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黄家庄村集体经济收入2023年底达到96万元。今年,借助中央协助资金,采取‘1+1+N’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方式,投资70多万元建设了20座钢架大棚,这将为我们村每年带来10万元左右的收入。加上村上的怡成宾馆38万元的年收入,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达到150万元左右。”

  反哺民生,黄家庄村的医保补助便是成果之一,村民个人只需缴纳240元医保费用,其余全村共52万元的医保补助资金来源于村集体经济。

  不仅如此,河湾村还利用村集体经济,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制定出台了《河湾村社会治理积分管理办法》《河湾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集中攻坚活动实施方案》,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并建立长效机制。同时,命名表彰“致富带头人”“好媳妇”“好公婆”,组织村级运动会,召开“乡贤茶话会”,不断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

  “今后,河湾村还将不断探索商铺返租和自主经营模式,通过招商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培育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村民共同富裕。”潘晓峰说。

  围绕“一村一品”产业布局,榆中县正探索多元产业发展路径,推动闲置资产在各个村庄以不同形式“苏醒”,让越来越多的“富余劳动力”实现向“富裕新动力”转变。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