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志刚:借助智慧翅膀 科学护林在路上

 2024/07/28 16:19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通讯员 杨爱玲 柳文斌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 杨爱玲 柳文斌

  随着数字化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森林管护已无法满足新时期的护林需求。于是,广大护林员们也纷纷开始借助智慧的翅膀,利用视频监控系统,进一步强化森林管护,全力保障生态安全,切实实现了传统巡护向现代化巡护的完美蝶变。

严志刚(左一)与同事一起巡山护林

  今年29岁的严志刚,是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新营保护站半草岭保护段的一名护林员。自2018年单位建成森林资源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后,他在搞好传统巡护工作的基础上,跳出原先只是守山护林的老理念,悉心研究学习信息化技术,多次利用红外相机、无人机、视频监控、野外巡护APP等监测设备,监测拍摄到岩羊、金雕、藏雪鸡、狗獾、蓝马鸡、狍鹿、荒漠猫、胡兀鹫等30多种国家珍稀野生保护动物的活动轨迹,先后被央视CCTV4、CCTV13、CCTV17频道,及甘肃新闻、甘肃日报、中国绿色时报、甘肃经济日报、和政新闻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不但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而且还向世人全面展示了生态之美。

严志刚(右一)与同事一起巡山护林

  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信息宣传科干事王燕玲说:“自2018年太子山管护中心大力推进林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以来,新营保护站严志刚同志,不断学习摸索视频监控系统的使用技术。近两年来,他追踪拍摄到大量的珍稀野生动物,为太子山保护区生态建设和保护做出了贡献。2023年,我中心为他颁发了新闻宣传特别贡献奖。”

  自2011年参加工作以来,严志刚先后在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新营保护站半草岭保护段、新营保护站炭市苗圃、新营关木材检查站,分别从事过森林巡护、苗木管护、以及出入车辆的检查登记等工作,但无论从事哪一项工作,他始终本着“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的职业准则,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长期坚守在大山深处,用热爱和奉献,在魏巍太子山脚下,唱响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时代赞歌,得到了领导同事及周边群众的一致好评。

  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新营关林政执法队副队长刘建民说:“我和严志刚在一起共事已经十余年了,他踏实肯干、勤奋好学、无论在苗圃的管理、育苗、病虫害防治、还是从事保护站视频监测监控等工作中,都兢兢业业、乐于奉献、做出了一定的成绩,给其他干部职工树立了榜样,希望所有的林业工作者都能够向他学习,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为保护区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因为热爱,所以奉献。 严志刚的每一天都是极其辛苦又忙碌的,每天要进行一到两次,一次三个多小时的林区巡护工作,一天下来,连他自己都记不清到底翻了多少个山丘,过了多少条河流,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被河水淋湿了的鞋子,因为常年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下工作,而被大夫确诊为的类风湿疾病。虽然很累很苦,但是携爱前行的严志刚从来都没有半句怨言,在他看来,通过自己的力量,为林区工作的发展建设做一些应有的贡献,是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儿。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的严志刚,已从一名刚刚参加工作的少年,成长为了现在这个在单位上能独当一面、熟练操作视频监控系统及无人机拍摄的得力干将。多年来,他对林区工作的热爱,以及为之所付出的心血与汗水,天地日月可鉴,青山绿水为证。一个个鲜红色的荣誉证书,是对他13年来,全力以赴,努力工作的最好诠释。2014年2月,因工作突出,严志刚被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委员会.甘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中心联合授予“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23年12月,荣获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3年度新闻宣传特别贡献奖”。同年同月,他和同事共同拍摄制作的短视频在甘肃省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办的第四届“青山绿水太子山”生态文化作品征集评选活动中荣获三等奖。 

  严志刚说:“我从事林区工作已经整整十三年了,虽然这份工作很辛苦,但是看到在我和同事们的管护下,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感觉自己的这份坚守是值得的。今后,我会继续立足我的本职岗位,踏实工作,乐于奉献,为太子山保护区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