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陈功章 通讯员 冯作文
面对原油价格宽幅震荡及炼化市场复杂多变的形势,兰州石化将“快跑实干”作为组织生产经营的总基调,精心统筹生产经营、项目建设、提质增效等各项工作,取得了生产经营稳中有进的喜人业绩,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双过半”目标。1至6月,公司累计加工原油472.7万吨,完成年计划的50.8%;生产成品油341.3万吨,完成年计划的55%;生产炼油催化剂4.9万吨,完成年计划的65%。
当前,按照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党组的安排部署,兰州石化正在全力推进转型升级乙烯改造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加下游产业的发展相当于再造一个兰州石化,对于带动公司产业链迭代升级、价值链重塑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我们将主动担当,苦干实干,紧紧围绕‘再造兰州石化、再创企业辉煌’宏伟蓝图,调动一切资源、发动一切力量,以系统观念谋篇布局,以奋斗姿态勇毅前行,在新长征路上续写新辉煌。”兰州石化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徐文学说。

提质增效实现新跨越
兰州石化着力打造提质增效“增值版”,成立提质增效领导小组和生产优化工作专班,紧密围绕挖潜增效目标,精心研判消费市场走势,深入优化炼化资源、装置和产品结构,追求整体效益最大化。本着“大平稳出大效益、大优化挖大潜力”的理念,精心统筹产运销储各环节工作,落实减油增化、减油增特、控柴增航举措,增产高标号汽油、航煤、石蜡、石油焦等高效产品,加大与航油企业协调,增销航煤。上半年航煤产量同比增加3.8万吨,实现了增产增效。公司持续优化乙烯装置高负荷运行,统筹抓好油田轻烃、上古液化气、乌石化拔头油等资源进厂接卸,优化调整乙烯装置的投油结构和裂解深度,努力保持聚烯烃、橡胶等下游装置稳定运行。46万吨/年乙烯装置乙烯日产量创历史最高,开出了高水平;24万吨/年乙烯装置历经多次改造,攻克影响装置高负荷运行的“卡脖子”难题,上半年生产乙烯12.05万吨,创出最佳业绩。公司大力整治高频报警,狠抓长周期运行攻关,非计划停工次数较去年同期下降25%。上半年,公司原油、蜡油库存稳步下降,增效明显;污水外排量、生活用水和过滤水大幅下降,取得阶段性成效。未上市各单位有序推进既定的提质增效项目实施,特别是兰州石化培训中心积极开拓培训市场,上半年签订合同额达900多万元,实现盈利100多万元,为未上市业务提质增效作出了贡献。
榆林乙烷制乙烯装置大检修对于兰州石化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次检修,兰州石化消除了装置开工以来逐渐暴露的问题和隐患,为乙烷制乙烯装置增产增效创造了良好条件。此次大检修涉及11套装置,检修项目达到661项,另有脱瓶颈改造项目12项。主要以“龙头”装置——80万吨年/乙烯装置的“三机”——裂解气压缩、乙烯压缩机、丙烯压缩机,40万吨/年全密度聚乙烯、40万吨/年高密度聚乙烯装置挤压造粒机检修为主线展开。
兰州石化成立了大检修指挥部,先后组织召集各类专业讨论会100余场,制定了53个专项方案,对照集团公司炼化装置大检修规范操作100条,制定大检修安全管控方案,从人员入厂、作业监管等各环节落实措施,削减安全风险。广大干部员工和所有参战单位战高温、斗酷暑、扛重任、攻难关,加班加点、日夜鏖战,历时一个多月,顺利完成了首次装置大检修,实现了安全、质量、进度全面受控。
兰州石化着力强化安全环保工作,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靠实夏季“八防”举措,常态化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先后完成保温层下腐蚀、高危细分领域、老旧装置、液化烃储罐等一系列专项排查,整治了查出的隐患和问题。深入推进基础管理“八大体系”建设、“1+19”专业管理提升、“无违章”班组创建等工作,强化现场手机使用管理,促进员工安全行为习惯养成,促进了平稳生产。公司强化环保管控,着力推进20项环保隐患项目建设,全力打造“无废企业”和无异味工厂,环保总体平稳受控。其中,污水回用装置淡水产量创历史新高。
创新驱动结出新硕果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兰州石化进一步加大了新材料新产品研发力度,大力生产茂金属聚烯烃、医用聚烯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超高压电缆料等系列产品,提升核心竞争力。上半年,兰州石化生产新材料33.79万吨,创历史新高,新材料产量位居中国石油炼化企业第一。
兰州石化首次成功生产茂金属mPE1012、220KV高压电缆料CL2140P等产品,打破国外产品垄断,实施丁腈橡胶“产品巨人”工程,完成NBR26H等多个牌号首次工业化试生产。公司强化生产经营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难题攻关,深化“22+N”品牌产品质量提升攻关,成功攻克碳五石油树脂0号色比例低的难题,自5月1日以来碳五石油树脂0号色比例达100%,产品粒度、软化点等各项指标全面提升。公司还攻克了车用料SP532冲击强度指标波动大等难题,车用料SP532指标性能居行业前列。公司通过组织攻关,进一步优化了高刚车用系列聚丙烯产品弯曲模量和冲击强度二者刚韧平衡性能,在保持系列产品冲击强度下,高刚车用系列聚丙烯产品弯曲模量较去年同期提升明显。其中EP408N和EP508N产品弯曲模量较去年同期均提升60兆帕以上。兰州石化通过优化6万吨/年低密度聚乙烯装置挤压造粒系统工艺参数,茂金属管材料mPE3010产品黄色指数大幅降低,产品外观质量提升明显。通过优化17万吨/年高密度聚乙烯装置的转产方案和聚合工艺参数,进一步提升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为了进一步拓展新材料新产品用户,公司发挥“产销研管用”五位一体合作平台优势,加强各大区市场走访和客户交流工作,及时解决下游用户产品试用过程中存在问题,提供产品加工改进建议,上半年医用聚乙烯LD26D、高压电缆料2240H和高刚车用聚丙烯EP100N分别较去年同期增产54.31%、110.06%、283.77%。
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兰州石化数字化转型建设项目顺利通过集团公司上线验收,成为集团首批14家试点单位中第一个通过验收的企业,圆满完成建设目标。在项目验收过程中,专家组成员对兰州石化“8+22+N”智能化生产管理体系给予高度肯定,认为该项目形成了一整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标准模板、技术规范和软件产品,整体达到了石化行业国际先进水平。兰州石化成功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目前,公司按照集团公司要求,积极推进国家级智能制造认证,以充分发挥数字化转型优势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
兰州石化着力推进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建设,特别是通过建设120万吨/年乙烯改造项目及下游产业的发展实现“再造兰州石化、再创企业辉煌”的愿景。目前,该项目可研报告顺利通过集团公司党组会审议,10项专项评价中8项获得地方政府批复,项目管理部设立、人员配备、330kV变电站建设、新能源指标落实等各项前期工作按期推进。
为了促进项目早日落地建设,公司与地方政府加强沟通,克服诸多不利因素,推进项目建设前期工作。近期,公司顺利拆除了尿素造粒塔、A/B/C库,六委区域拆除工作量完成了80%以上。与此同时,全密度聚乙烯装置茂金属改造、炼油区雨排局部扩容改造、炼油区雨污分流等项目扎实推进,为120万吨/年乙烯改造项目早日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
5月11日,兰州石化新建的3000吨/年择形分子筛装置改造后生产出第一批择形分子筛产品,经分析质量全部合格,实现一次开车成功。3000吨/年择形分子筛装置改造是兰州石化推进转型升级发展、推动“控油增化”的重要新材料项目,生产具有特殊孔道结构的ZSM-5系列分子筛,可显著增加丙烯产率,在行业内应用广泛。装置投产后,兰州石化择形分子筛产能实现由1000吨/年到3000吨/年的跨越,可满足兰州石化催化剂事业部南北两个基地的生产需求,为增产丙烯助剂及DCC、ECC等工艺配套催化剂的生产保供和推广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在此基础上,兰州石化聚焦“炼化生精材”五大领域,积极研究谋划炼油结构调整方案,强化电容膜、高压电缆料、锂电池隔膜料等产品攻关;进一步完善丁腈橡胶产品布局,推动多元化发展。特别是4万吨/年电容膜工艺优化项目已完成建设、投料试车等阶段工作,并产出合格产品,目前正在优化工艺,力争实现稳定高效生产。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