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颢
甫进八月,山城菜市场就卖起了残留着清晨朝露的翠绿毛豆,那浓郁清香,直往鼻孔钻。经不住诱惑,我买了一袋回家。刚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剥取鲜嫩的豆子做了毛豆炒肉丁,吃起来格外过瘾。
毛豆在我老家又叫黄豆、六十天黄豆。叫毛豆,是因它的角酷似翠绿毛毛虫。叫六十天黄豆,是因它仅用两月时光生长。先秦《小宛》里的“中原有菽,庶民采之”中的“菽”,就是我老家的黄豆。透熟的黄豆配谷米熬的粥喷香;做的亦菜亦药的豆豉醇香;打粉做的白嫩豆腐被誉为“植物肉”;炒熟的黄豆,是美味零食;长的豆芽菜,是家常菜,也是下酒菜。
我少时,吃粮紧张,种植毛豆就为了多打粮食,生产队年年在油菜茬麦茬地回茬。后来生活条件好了,乡人依然将这习惯延续,每年在自家油菜茬或麦茬地里种些。翠绿毛豆没变干燥黄褐色前,无论连角烤吃、蒸吃、煮吃,百吃不厌,越吃越上瘾。
秋一立,翠绿毛豆就可当稀罕美味吃。在生产队的时光里,我边帮母亲添柴烧火煮饭,边顺手拿从自家自留地里拔的毛豆放进灶膛烤。不一会儿,灶膛里“噼里啪啦”脆响,毛豆清香弥漫一窑。烤毛豆讲究火候,火候不到,夹生的不好吃。我把烤熟的毛豆取出,不待晾温,剥荚取豆,丢进嘴里,吃起来甜滋滋油黏黏的香。吃过,回味无穷。
过上吃粮有余的日子,母亲为我们蒸毛豆、煮毛豆吃。蒸毛豆,张扬毛豆原汁原味的清香,又散发着浓浓乡野气息。剥了豆荚吃豆,越嚼越香,越吃越爱吃,肚子撑圆,还刹不了闸。煮毛豆的味儿,胜过蒸毛豆。母亲先将摘的鲜毛豆角用清水淘洗干净,沥去水分,再盛到盆里,撒盐拌匀,腌半个钟头后,搁在锅里,加上大蒜、生姜、八角、桂皮等调料和清水,大火煮一刻钟,小火煮半刻钟,待角内豆子吸满调料,锅里捞出,青青可人,晾到不烫嘴,放进嘴里,轻咬,一颗接一颗香嫩豆子跳在嘴中,这样的美味只能意会。
毛豆富含维生素B,可调节新陈代谢,维持皮肤和肌肉健康,增进免疫力。从立秋到白露前吃翠绿毛豆,可补充随汗流失的电解质。现在,老家的毛豆除了传统的烤吃、煮吃和蒸吃外,还演绎出了毛豆炒肉丁、青红辣椒炒毛豆、卤汁毛豆、毛豆炒豆腐、毛豆烧鸡、毛豆烧鱼等二十多种吃法。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