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李明娟
近年来,兰州新区始终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提升区域承载力、竞争力、影响力的“一号工程”,聚焦国家赋予的战略使命,坚持对标标杆创一流、先行先试作示范、聚力攻坚求突破,探索实施了一批首创性、引领性、特色性改革举措,2019年、2020年、2023年先后三次获评“中国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2021—2024年连续四年蝉联“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新区”。
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兰州新区新增市场主体近3.5万户,年均增长21%以上,带动兰州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稳居国家级新区前列。兰州新区优化营商环境重点聚焦“四大领域”,全力推动实现“四个突破”。全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营商成本最低、服务水平最优的营商品牌。
激活市场环境 服务企业全周期
兰州新区积极作为,以一系列创新举措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全省率先推行“证照分离”“一业一证”改革,实现“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章审批、一证准营”,审批效率提升50%以上,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全省率先出台《集群注册登记监督管理办法》,鼓励发展集群注册,减轻经营成本,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受益经营主体达到3000多户。将注销公告公示时间由45天压缩为20天,与税务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协同压缩审批时间,助力经营主体便捷退出。
全面推行柔性监管和柔性执法,公布“两轻一免”事项657项,对市场主体26种首次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予行政强制,83种首次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予行政处罚。
推行服务改革 推进项目落地
为提升投资环境效能,兰州新区在推进项目落地建设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
全省首推“蓝图管控+区域评估+标准地+代办服务”全周期、全要素、全方位服务改革,率先实施工程项目多项改革举措,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在25个工作日以内,是国务院目标的1/3。
全省率先将压覆矿产资源、环境影响评价等11项区域规划和评估评价结果归集于“一张蓝图”系统,实现政府和企业投资项目在线生成。每亿元投资节约企业前期成本 300多万元,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成效保持全省前列。
强化要素保障 高效配置供给
兰州新区采取多项措施,实现要素高效配置供给。
搭建全省首个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绿金通”,累计注册企业3879家、上架金融产品224款、实现融资总额1333.53亿元。建成全省金融系统首个创业担保贷款线上受理系统,办理业务平均用时缩短10天,“丝路碳票交易+碳资产抵质押+绿色保险”融资模式全国推广。
全省率先推行“弹性出让、先租后让”、工业“标准地”供应,试点推行“用地清单制”,明确企业用地标准、履约标准、违约责任等,实现“拿地即开工”“交地即发证”,累计出让工业“标准地”45宗7421.3亩、出让数量全省最多。
全面推行涉企奖扶政策“免申即享”“不来即享”,大幅降低企业水、电、气、暖、社保、税费等生产经营成本,企业生产要素成本下降20%以上。全面取消政府投资项目投标保证金,实现获得用电用水用气“三省”(即省力、省时、省钱)和“三零”服务(即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全覆盖。
优化政务环境 提升服务水平
围绕优化政务环境,兰州新区以多种方式提升便企利民水平。全省首推政务服务全年无休“不打烊”服务模式,推动政务服务“集成办”。打造全省首个知识产权服务专区,实现商标、地理标志、专利等各类知识产权业务跨层级、跨部门、跨门类“一站式”办理。
全省率先开启“电子亮证”模式,推广应用“云档案”,政务服务数据互联互通互认,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全省率先实现采购单位“无感触”进场交易,政府采购流程“一网通办”,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率达到100%。
全省率先实施房屋按揭贷款与抵押登记“同步办”、二手房“带押过户”“交房即交证”“交地即交证”“竣工即交证”“抵押即交证”等改革,将不动产登记35类业务优化整合为1—3个环节,商品房网签业务“当日办结”,涉企不动产登记“一窗通办”,企业财产转移“零收费”“1小时办结”。推动纳税服务“便捷办”,探索出“主动巡诊找苗头、首席协调解难题、多元共治办实事”办税解纷新路子,打造了“服务不缺位、执法有温情、矛盾不上交、征纳更和谐”的基层税收治理新模式。
目前,兰州新区在项目审批流程重塑、政务服务品质提升、商事制度改革深化等领域,推出了一批首创性、引领性、特色性改革举措,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工程项目“区域评估”、工业用地“标准地”、政务服务“好差评”、不动产登记“交房即交证”、水电气暖“联动过户”、公共资源交易“零收费”、企业开办“分钟制”“零成本”等多项改革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