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薛砚 马小龙
金秋的兰州新区,天朗气清,暖阳高照。
10月13日,“2024全国优强民企陇上行”活动走进兰州新区,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的企业家代表实地参观兰州新区重点企业,听介绍、聊产品,了解兰州新区投资环境与产业优势,在深入交流中寻求合作共赢机遇。
一
在兰州泰基离子技术有限公司重离子应用技术及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企业家们对医用重离子加速器以及离子治疗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兰州在医用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制造及技术应用方面的创新成果令人惊叹!”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亮说,“甘肃有这样的‘重器’,对全国医疗行业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兰州泰基离子技术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拥有医用重离子加速器核心技术及其生产制造、安装调试、运维能力的医疗器械企业,其“拳头产品”——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的临床应用,使我国成为全球第四个掌握重离子治癌技术的国家,打破了国外同类大型医疗器械产品的专利壁垒。
“现在,我们正着力推进小型化重离子治疗装置研发,力争向更多医院普及,让更多患者受益,实现在国际上技术从‘并跑’到‘领跑’的突破。”公司副总经理杨文杰介绍说。
近年来,兰州新区倾力打造新能源新材料千亿级产业集群,布局建设100平方公里的新材料产业园,广东宏宇、宝武碳业、东金硅业等多个项目建成投产,海亮、德福铜箔项目产能达到15万吨,年产35万吨高性能铜箔生产基地、百万吨级“新能源材料之谷”加速形成。
“早在五年前,我们公司制造的光伏支架就已经在兰州新区应用。这次是我第一次到兰州新区实地考察,看到了新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的速度,感受到了兰州新区蓬勃的发展活力,相信今后我们可以在新材料产业发展上有更多合作。”参观完甘肃德福新材料有限公司后,天津源泰德润钢管制造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亚连表示。
“作为西部大省,甘肃在能源、资源和高科技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今后,企业将更多地关注甘肃发展,期待未来能与甘肃有更多的合作。”南方有色集团党委书记刘建平说。
二
不仅仅是新兴产业向“新”向“质”。兰州新区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做强做优特色优势产业,积极融入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释放“老字号”品牌效应,扩大中药材加工、中成药制造产能,促进“西部药谷”扩能增效。
走进有着百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制药企业——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讲解员向前来参观的企业家们讲述了百年佛慈深耕中医药领域,在振兴中医药发展进程中守正创新、根深叶茂的非凡历程。
佛慈,是为数不多将中医药送出国门的企业。听到该公司产品在国外广受欢迎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商联副主席、新疆银通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斌感慨道:“一个民族企业取得这样的成就,让我很感动也很激动,希望甘肃的中医药企业发展得越来越好。”
三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近年来,兰州新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厚植企业发展土壤,不断吸引产业、人才集聚,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一套营商环境建设“组合拳”出真招、见实效——在全省率先出台31项改革举措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率先推行“交地即交证”“竣工即交证”“抵押即交证”等举措;项目交地到拿证时限从10天压缩至1天;全面推行“蓝图管控+区域评估+标准地+代办服务”的全周期、全要素、全方位项目审批模式……
“兰州新区对我们的支持力度很大,各项奖补资金及时到位,让我们信心满满。”在参观中,甘肃海大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杰对兰州新区的营商环境连连称赞。该公司是2018年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兰州新区投资成立的,近年来,公司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发展蹄疾步稳。
“自2021年在兰州新区投资建设‘亚洲一号’兰州智能产业园以来,我们不断加大投资力度,零售、健康等板块业务也在新区相继落地。这次活动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未来的合作空间一定更加广阔。”京东物流甘青宁公共事务负责人徐伟说道。
近三年,兰州新区累计招引各类产业项目712个、总投资约1550亿元,实现省外到位资金585亿元,招引落地项目数、投资额年均分别增长17%、21%,连续三次获得“中国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殊荣。
“此次‘2024全国优强民企陇上行’活动选择到兰州新区考察是十分难得的机遇,我们将有效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系列政策举措,着力搭建服务平台,助力广大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兰州新区党群工作部副部长、工商联副主席王萍说。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