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义峰:药香铺就致富路

 2024/10/17 14:46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祁玉洁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祁玉洁

时下,漳县石川镇菜子川村康家沟社,种植大户康义峰的当归种植基地,满眼皆是郁郁葱葱的当归苗,农民们正在采挖当归苗,浓郁的药香随风飘溢。

“每年九月中旬,正是我们基地药材采挖的黄金时期。”康义峰介绍,“合作社会雇佣周边村民前来帮忙,高峰期时每天需要70至80人,每人每天收入150元的收入,为乡亲们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拓宽了他们的收入。”

谈及今年的收成,康义峰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今年我种植了90亩的中药材,其中60亩是党参,剩余的30亩则是当归苗与成品当归。得益于今年充沛的雨水,中药材长势喜人,又一个丰收年。”

回望往昔,漳县石川镇菜子川村曾是一个靠天吃饭的地方, 由于海拔超过2500米、气候冷凉,受气候影响,村民们主要种植小麦、中药材等作物,生活勉强维持温饱。由于人均耕地有限,许多村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以谋生计。康义峰也曾是其中的一员,但他不甘于现状,决心要改变家乡的命运。

2014年,凭借着中药材种植经验和敏锐的商业嗅觉,康义峰毅然决然地成立了合作社,并在青海乐都区李家乡流转了40多亩土地,开始种植中药材。初次尝试,除去成本后,他净赚了13万元。这笔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不仅为他带来了经济上的回报,更坚定了他继续种植中药材的信心与决心。

202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康义峰得知家乡石川镇菜子川村有大量撂荒地亟待开发利用。他毫不犹豫地回到家乡,按照每亩地100元的租金流转90亩荒地,并投入3万元资金进行土地平整和基础设施建设。2023年春天,康义峰在新征的土地上开始试种中药材。

  “去年真是中药材市场的春天!”康义峰兴奋地说,“党参的价格飙升至每公斤146元,当归达到每公斤110元左右。90亩地,赚了40多万元。”

在康义峰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中药材种植的行列中来。中药材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为村民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过去,村民们种植中药材往往采取粗放式管理,任由其自然生长。”康义峰感慨道,“如今,在农业农村部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逐渐走上了科学种植道路,铺设了黑膜以保水保墒,不仅提高了产量约20%,还使得中药材的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康义峰还走访市场调查,最终从陇南理川镇引进了高产且色泽优良的党参品种。如今,这些新品种的亩产能达到的1万元。

与此同时,康义峰的合作社引进了中药材露头覆膜移栽机等先进设备,实现了旋耕、投苗、覆膜、覆土等种植环节的一次性完成。不仅极大地节省了人力成本,还提高了种植效率与经济效益。

得益于中药材的优良品质与合作社的辛勤耕耘,每到收购季节,来自青海、渭源等地的客商便纷至沓来,在地头争相抢购。为了进一步提升中药材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康义峰还计划建设一座药材冷库,以加强中药材的储存与保鲜能力。

“只要有梦想、有决心、有行动,”康义峰坚定地说,“我们就能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