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雅顺 郝鑫亮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明确要求“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现阶段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把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顺应农村现代化数字化建设必然趋势和现实需求,全方位加快构建和完善高校服务数字乡村人才培养体系,努力造福亿万农民,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才能更好地担当起强农兴农的重大使命。
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职业教育改革的路径。面向新时期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要求,聚焦甘肃数字乡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模式相对陈旧等问题,甘肃财贸职业学院以世界银行甘肃职业教育项目引领基础设施、教学管理、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建设,引进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发展理念和经验,形成了具有甘肃样板特色的教学改革项目,赋能产教融合服务链体系建设和五大类输出成果。
项目精准对接数字乡村人才培养需求,创新建立数字乡村人才标准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形成了乡村振兴特色产业人才需求和职业教育人才供给相互联动、相互促进的良性运行机制,探索建立了“标准引领、场景协同、能力递进”的数字乡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构建了“项目援助 标准引领 共生共长”的数字乡村人才培养的中国式实践,还向其他院校和地区输出先进经验及优质培养理念资源,积极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展,凸显了项目对支撑职业教育发展,支撑打造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一、主要做法
(一)建立数字乡村绿色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世界银行甘肃职教项目援助资源赋能,依托“能力本位人才培养评价改革行动”,对标4种数字乡村人才、8域数字乡村服务业态、16类人才职业技能需要,创新建立了“四横八纵十六型”业岗专职技匹配的数字乡村绿色服务技能人才标准,制定方案并在电子商务等专业实施了“数字乡村绿色服务技能人才培养教育改革”,构建了“标准引领、场景协同、能力递进”的数字乡村人才培养模式,以资金帮扶、技术援助、理念创新引领标准成型,形成能力层次递进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二)聚焦教育与产业资源配比,编制“共识发展体系框架”产教融合改革实施方案。从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绿色生态、民生服务等多业态角度分析学校专业对接产业现状,重点分析专业设置、资源效率、信息对称等因素,聚焦专业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制定了产教融合改革实施方案,强化学校、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产业园区、企业等多元主体协同,形成九大“共识发展”体系框架,从推进产业学院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提升学校服务社会能力等多个方面提出建设总体框架。
(三)建立服务乡村振兴“育训并举”的数字化资源培训体系。通过“校地政企行”五方协同,形成“一材三源、育训并举”的服务乡村振兴数字化系列资源。组建由学校教师、企业科技专家、非遗大师、技能大师等组成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共同打造高水平的数字教材;以世行项目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引领,多元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建设专业课程资源;以“校区”学习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线重点,以“产区”内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等校内示范性生产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校外实践基地为平台依托,以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共享实训资源以及区域内各类产业园等区域“园区”为实践基地保障,以乡村振兴“展馆”中展示实体+数字化结合构建农商融合场景,着力构建校区、产区、园区、展馆的“三区一馆协同实践”资源;以“校本育人+校外培训”为原则,创新分类型、分阶段、重实训、重服务的培训方式,结合“互联网+教育”平台等数字化资源,开发各类特色乡村人才培训资源,配合政府开展各类帮扶和乡村振兴专项培训,提升各类返乡就业创业人员的数字化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
(四)创建基于“1+1+M+N”多主体协同的育人联盟。建立“一所项目学校示范领航、一个世界银行项目援助赋能、M个参与学校借鉴助航、N个企业共协护航”的育人合作共同体,通过方案共定、过程共管、文化共融、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等方式共培共育数字乡村人才,依托世行贷款资金和技术支持,构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集成化产教综合体平台,实现政策、资金、标准、师资、课程、教材、基地全面统筹,构建“产教融合+技术支持+社会服务”的协同育人机制,做到“数字化专业与乡村产业对接、数字化课程与乡村岗位对接、教学内容与数字乡村人才标准对接、校企文化与世界银行理念对接、培养人才与数字乡村建设需要对接”四维人才对接,实现数字链、产业链、教育链、服务链、创新链、人才链、能力链相结合促进七链齿轮体系“共生共长”。
(五)打造“产学研科教创”6位一体融合融汇的示范性产教融合服务链体系。一是依托校企行政四方在行业、渠道、平台、资源、生态等维度的积累与经验,打造省级示范性商科产教融合实践基地;二是打造工学结合育人基地,将行业领军企业的业务流程,通过“迁移”等方式置入实训基地,实现人才培养过程和区域产业发展相融合、企业生产与学校教学相统一;三是打造科教融汇研究基地,开展应用研究及其研究成果的教学转化,形成商科前沿实务动态、实务技术、实务课题同步进科研平台、教研室、进教材、进课堂的直通道;四是打造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与跨境业务企业建立连接,以全实体系统的搭建实现行业运作的全面呈现;五是依托产教融合实训条件及师资教学资源,打造具备教学、科研、培训、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共享型多功能实训基地;六是打造“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选派优秀教师与企业方共同进行调研论证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建设计划、建设方案,吸引企业优秀技术专家入校参与实训教学。
二、工作成效及推广应用
(一)聚焦数字人才质量,提升产教融合培养“精度”
学院产教融合发挥数字技术人才培养示范带动效应,学生服务乡村素质能力、职业技能得到直接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生获国际性竞赛奖项1项、国家级各类奖励奖项147人次、省级各类奖励奖项2084人次。建成16门省级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上线精品课共有来自全国51所高校的选修,浏览量达3000万次。学院代表国家参加2023(俄罗斯)金砖国家数字技能大赛网络安全赛项,并获得世界大赛铜牌。
(二)助力乡村振兴,提升产教融合服务“深度”
组织实施全省教师培训工作研修班,连续五年共开展各级各类培训项目累计培训近10万人次。形成重点支持、整校推进、以点带面的教育帮扶机制,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水平和育人能力。依托甘肃省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工作室,建立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康县造纸术——巩坝生产性传承保护基地,被授予“甘肃省非遗扶贫工坊”。承办支撑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论坛活动21场(次),被授予支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各类荣誉头衔等项目54项,参与一批国家级数字领域行业标准制定。
(三)坚持产教对接,提升产教融合匹配“力度”
帮扶广河等县域做大做强特色产品,全力支持产品开发、包装设计、基地建设等方面工作。开展驻村帮扶工作,通过送农资、扶产业、培技能等多措并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获省级脱贫攻坚单位表彰1项,7人获省级脱贫攻坚先进表彰。打造各类型培训师资120人,面向乡村开展“金钥匙”等品牌培训项目,全省中小学教师受益上万人次,面向行业、企事业单位开展甘肃省电子商务骨干教师培训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为区域行业输送了大量数字化技能人才。
(四)打造合作范式,提升产教融合平台“广度”
依托打造数智新商科人才培养与产业服务的产教融合立体平台,学校获评全国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单位、甘肃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20余个国家级、省级数字化技能人才培养项目平台,牵头组建全国跨境供应链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辐射上百家全国知名企业、高校,搭建面向全国的产教融合育人联盟。依托学校数字乡村人才培养范式形成的案例入选2023年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并在2024年全国乡村振兴产教融合发展大会上接受表彰,全国范围推广案例经验,学院当选全国乡村振兴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
(五)形成宣传影响,提升产教融合品牌“高度”
承办职业院校优秀教师代表2023年全国巡回宣讲会,并收到教育部来信致谢,相关案例入选《2022年甘肃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优秀案例展示。《人民日报》《甘肃日报》等中央、省级媒体对学校先进工作报道70余次,教育部等有关领导和媒体企业多次深入学院调研指导,并对学院发展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办学成效日益显现。
三、工作经验启示
(一)协同创新发展理念助推产教融合深度开展
将产教融合建设规划路径与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相结合,从商科类职业院校赋能产教融合资源配比的角度出发,围绕九大“共识发展”新理念,从顶层设计上解决产教融合过程中各方参与者调动规划不明、落实机制不全等根本问题,促进各方形成合力。同时,以乡村数字化人才培养为落脚点,助推形成数字乡村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创新带动发展,推动数字乡村建设以及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聚焦模式创新搭建产教融合服务链体系
学校层面对产教融合的统筹管理,要聚焦校企合作模式建设,更要强调产教合作成果服务对象的链条搭建,让产教融合成果有可落地转化的发展空间网络,才能从根本上激励企业持续参与产教融合,进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的良性循环。以产教融合改革实施方案为标准引领,以省级以上示范性产教融合基地为平台检验,强化了人、才、智、物、财、策的6大产教融合服务链系统引领作用,有助于将新技术要素融入人才培养,推动人才培养过程引入新思维、新手段、新模式。
(三)发挥合作机制探索产教融合平台搭建有效路径
充分发挥产教融合共同体等联盟的载体与平台作用,以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产业学院建设及技术创新服务团队建设等为抓手,通过组建技术技能团队,共同攻克企业关键技术痛点等方式,推动校企合作项目的实质性开展,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成为探索深化产教融合的有效路径。围绕形成“牵头成立重点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参与多业态领域产教融合联合体、共同体”的多元协同育人联盟,聚焦关键产业领域,整合各类资源,促进不同群体协同参与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激活产教融合各方参与者人才培养引擎“共振”,实现产教匹配价值“共创”,催生区域之间资源“共生”,最终实现产教融合能力“共长”。
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写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必须把扎实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作为首要任务抓实抓好。聚焦优化推广数字乡村绿色技能人才标准,学院形成“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的数字知识常态化标准培训机制。学院通过与科研机构、企业密切合作,建立了完善的乡村数字人才培养体系,源源不断地为数字乡村建设输送人才。同时,学院建立了乡村人才的再学习机制,采用灵活多样化的数字化培训方式,提升对数字技术、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乡村管理的理解与认知,鼓励乡村人才自我发展,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全面提升乡村人才的数字素养。
(作者单位:甘肃财贸职业学院)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