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峰 马富平
渭源县是古老渭河的发源地,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西南部,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历来崇文尚德、尊师重教。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31所,在校学生44145人,教职工4274人,全县有省级示范性幼儿园1所,省级一类幼儿园14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所,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3所。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发展之本、民生之基。近年来,渭源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教育事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紧紧围绕让人民群众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发展目标,深入实施教育强县战略,聚焦“发展均衡、优质高效、充满活力、人民满意”的发展目标,持续深化落实“聚焦一个根本任务、锻造六支队伍、抓实六项工作、健全四项机制”的“1664”总体部署和实践路径,紧紧围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中心目标任务,牢牢守住校园安全和清正廉洁两条底线,从强化教师作风建设破题,从调整优化教育结构布局入手,从建强校长和教师队伍抓起,奏响了全县提升质量、振兴教育的“最强音”,唱响了促进公平、彰显公正的“主旋律”,拉开了触底反弹、奋起直追的“新序幕”,全县教育事业呈现出迎难而上、蓄势发力、破茧蝶变的良好态势。

供给优质资源 厚植发展根基
步入时下的龙亭学校分校,古朴典雅的教学大楼内书声琅琅,绿草如茵的校园内兰蕙花香。
2021年以来,渭源县委、县政府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不断优化学校布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补齐教育信息化短板,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夯实教育发展基础。三年来共投资7.4亿元,实施教育项目46个,新建维修校舍12.65万平方米,新建教师周转宿舍118套和食堂25个,新建龙亭学校分校、清源中学分校等9所学校,全县新增城区学位9570个。特别是投资近3亿元新建龙亭学校分校,用地140亩,建成了全县规模最大、环境最好、条件最优的一流学校。

健全发展机制 激活发展动能
坚持“三公、三重、三制”原则,守正创新、破立并举,围绕教育教学、机制保障、教育管理、教师发展、五育融合等方面优化制度机制,出台40多个意见办法和实施方案,通过建章立制、强化管理、精准施策、源头治理,持续释放提质量、树导向、重实绩、促公平、转作风的强烈信号,制度机制日趋完善,教育公平充分彰显,划片招生阳光均衡,教研教学提质增效,教育督导持续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严格落实“阳光招生”政策,坚持方便居住群众“就近就学”原则,按照“五分钟、十分钟”生活圈科学划分片区,体现招生入学的便捷性,全力满足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的整体教学需求,切实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公平秤”称出老百姓的幸福感。

聚焦中心任务 树立质量标杆
聚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中心目标任务,树立教育质量和教学业绩鲜明导向,制定《渭源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1+18”行动方案》,深入推进“3435”范式教研,立足新时代、紧扣新课标、探索新教法、落实新评价,不断优化教研教学顶层设计,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构建“县—联盟—学校”三级联动的新时代教研体系。
持续加强教育管理、制度机制、队伍建设、办学行为、安全管理、项目建设等保障支撑,着力构建“1+N”教育发展保障体系,不断汇聚办好教育、提升质量的强大合力,公平阳光的教育环境充分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全县教师情系杏坛、初心如磐,兢兢业业,忘我奉献,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攀升。

建强立教之本 壮大兴教之源
始终坚持把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不断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化教师队伍改革创新,着力锻造行政管理、教育研训、党组织负责人、校长、班主任、教师“六支队伍”,不断深化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有效激发教师活力,统筹整合教师资源,持续建强师资队伍。不断加大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力度,招录特岗教师,补充了新鲜血液,壮大了教师队伍。深入实施教育系统“3565”教师培训工程,加大特岗教师培训力度,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为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营造尊师环境 凝聚重教合力
不断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严格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在项目支持、经费投入等方面不断向教育倾斜。组建成立教育发展促进会,积极开展“奖学奖教、扶弱济困”公益募捐活动,全面落实各类教育资助政策,着力构建“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师以从教为乐”的良好局面,营造了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凝聚了全县发展教育的磅礴力量,为全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沐浴着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阳光雨露,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五新”渭源建设的铿锵步伐,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教育系统将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牢固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抱负,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奋勇争先、躬身实干,重整行装再出发,努力续写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