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庆国
读子和的诗,让我再一次坚信,诗歌是一种基因,它在一个人的生命中时时发挥着作用,不管你有多忙,不管你是不是在写作,它都在你的身体里。而且一个人有没有诗歌的基因,他的为人处世是不一样的,他的工作热情是不一样的,他的幸福指数也是不一样的。子和敲打出来的这些分行的文字,首先感动了自己,然后,又感动了朋友,接着还感动了他的那个村庄,感动了他正生活其中的城市,还有他的事业。正如他在诗中所写:“就这样慢慢地写着/延展着我的热爱/慢慢地写着/再次述说我的幸福/写着写着/就到了村口/找到了幸福的源泉”,而且在“习习凉风中,我看到/满眼的亲人”。他在诗中找到了幸福和亲人,在幸福和亲人中找到了诗。
《在灌花沟》,用一系列典型的细节,把一个传统的、封闭的、温馨的小村庄描绘得栩栩如生。走进他描写的灌花沟,我就好像是走进了我的杏儿岔,我见过那里的“绕日红”,吃过那里的“糁饭”,我也知道在那里“人们不是把所有的男人叫男人/把所有的女人叫女人/他们只把自己的丈夫叫男人/把自己的老婆叫女人/他们也不把自己的配偶/叫爱人,那样说会让人难为情的”。像《在灌花沟》这样的诗是有文化背景和生活根基的。我相信一个没有背景的诗人是走不远的。而子和是有背景的,这种乡土的背景一定会使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有根基、有故乡的诗人,都不会孤独和无助。因为迟疑或者后退的时候,背后就会有一双温暖的大手用力推他一把。其实,我和子和都是被身后的手推着不断往前走的人。我相信子和也一定是深有同感的,因为他在另一首诗中就已表达了这样的感觉,他说:“我的仅有的一点江湖义气/江湖智慧,江湖脚力/来自于祖先的呵护/那些土墙土院,土豆土布/那些分蘖的节,分流的脉/时时将我从月夜里唤回/星星远去时,我会祈祷他们/普渡众生的同时,每天渡我一回”。感谢子和把我心里的想法都写了出来。
对于亲情与友情,有时候他认为是温暖的太阳,有时候是温馨的一片灯光,有时候是一点眺望的星光,或者是一双关切的目光。他在诗中说:“灯光里的我们/不停寻找着/那亮在记忆里的点点火光”,我有时候一个人就会静静地想想朋友,那时子和的“点点火光”,就会从记忆的深处亮起来,温暖起来。子和说:“诗在高处”。这高处的诗就像一盏灯,高灯低亮,照亮了他的心灵和脚下的路,也照亮了他的幸福。
(牛庆国,甘肃省作协副主席,诗人,作品入选《大学语文》等教材或选本)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