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资源禀赋 提升发展优势——会宁县会师镇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2024/12/16 10:39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 刘峰 王鑫

农村新居错落有致,通村道路平坦宽阔,现代农业扎根沃土,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群众钱袋鼓了笑容也多了……隆冬时节,会师大地广袤田野承载着丰收的喜悦,演绎着精彩的蝶变。

近年来,会宁县会师镇立足“农业优先、文旅赋能”发展定位,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部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落实中敢担当、勇争先,在发展中创样板、树标杆,推动全镇整体工作上水平、创一流。

民俗风情文化街

秋覆膜为农田穿上秋装

做好产业文章 筑牢乡村振兴压舱石

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百业兴。会师镇紧紧围绕“强产业、促增收、稳民生”这一目标,在稳面积、稳产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优势,因地制宜,做好耕地保护,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业种植结构布局,培育发展特色种植,适当调整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之间的比例,扎实做好“产”文章,全力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了万亩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及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小麦千亩种植示范片等,通过示范带动,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8万亩以上,确保了粮食安全。

大力调整种养产业结构,紧紧围绕邻近城区、交通便捷、灌溉资源丰富等优势条件,培育壮大瓜菜种植等本地特色优势产业。引进中慧高芯技术(山东)有限公司建设,投资建成津甘共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通过“企业自主建设、政府奖补支持、园区资产共持、经营利润分红”的模式,发展芦笋产业集群。全镇年种植瓜菜大棚3600座、日光温室32座,露天蔬菜500余亩,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群众增收渠道有效拓宽。

守牢耕地红线,扎实开展撂荒地整治工作,通过进村入户、微信群等方式进行政策宣传,积极推行农户复耕、亲友代种、合作社流转复耕、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土地经营模式。同时,依托会宁县金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引入祁连雪淀粉等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探索构建“支部+合作社+农户+企业+基地”的发展模式,有效推进撂荒土地复耕,盘活土地资源。抓好督查问责,不定期对撂荒地复耕复种和整治情况进行督查,重点检查复耕复种进度和综合整治成效,确保撂荒地整治工作取得长久实效,将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和美乡村美如画

南咀村草莓采摘

立足资源禀赋 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

三大主力红军会宁会师期间在会师镇南什村驻扎宿营,南什村成为三大主力红军会师期间非常重要的宿营地、水源地以及粮草征集保障基地。近年来,会师镇立足红色资源优势,深度挖掘红军会宁会师旧址、长征胜利景园等红色文化资源,以乡村旅游为统领,以农、文、旅相融合为切入点,着力打造“南什·红军村”文旅品牌。

“南什·红军村”项目规划占地面积10088亩,规划建设红色文旅、生态农业、现代康养三大板块,总投资20.5亿元,现已完成投资2.3亿元。项目由甘肃特地农业产业有限公司建设运营,甘肃特地是由南什村和西雁传媒集团共同注册成立的,村集体以土地、林地、公共设施配套入股,占股40%,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农民将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孵化创业、集体分红四种方式增加收入,依托免租入驻、培训上岗等“联农带农”机制吸纳本地就业,实现户均增收。

在项目建设中,按照“和美乡村”建设要求,提升改造村庄风貌,根据“一街、一景、三板块、七大功能片区”的建设规划,构建了“红色旅游+农业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度假+研学实践+主题培训+乡村集市”的会宁“南川·红军村”旅游景区,逐步形成了“以旅塑文、以文彰旅、复合创新、三产融合、多元销售”的产业发展模式,提升了“吃住行游购娱”各大要素,夯实了旅游服务基础,提高了旅游惠民收入。目前,“南什·红军村”已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22年作为全国四个乡村振兴亮点村之一,受到央视专题报道。并先后承办了会宁县第五届乡村旅游节、“非遗进景区”示范性活动陇中分会场、会宁县第一届全民运动会等大型活动。

南什•红军村

范湾村春小麦种植基地

践行群众路线 找准乡村振兴落脚点

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建设“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会师老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道路硬化和村庄绿化亮化、提升农村供水管道、推进卫生厕所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抓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强化农村生活垃圾收储运体系建设,还农村一个净化、亮化、美化、绿化的美丽家园。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一体推进就业、养老、教育、医疗、社会救助等政策体系全覆盖。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以“主动创稳”行动为抓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通过网格精细化管理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实现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持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治理,让向善向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引领道德、淳化民风,实现乡村和谐。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如今,在会师镇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