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房惠玲 通讯员 王璟
作为全省肉牛产业大县,近年来,武威市凉州区把肉牛产业作为全区特色产业的首位产业来抓,大力推进肉牛养殖、屠宰、加工、储藏、销售全产业链建设,促进全区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预计2024年全区牛存栏57万头,牛肉产量3.26万吨。

走进位于凉州区长城镇的姑臧牧业千头肉牛养殖基地,工人正在搭建新型钢架仓储用房,配合机械整理晾晒玉米。姑臧牧业千头肉牛养殖基地充分利用沿沙区良好的养殖资源,集“种植、饲草料加工、肉牛养殖”于一体,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总投资约3100万元,修建标准化牛舍5栋10800平方米。项目建成以后,不仅可以解决周边农户分散养殖带来的管理难题,还可以通过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提升肉牛养殖的效益,年可出栏肉牛1000头,农户可增收120万元,户均可增收1.2万元。
凉州区长城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张志富说:“2024年长城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姑臧牧业、卓然牧业、丝路鸿飞等养殖企业,结合长城镇地域优势,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目前,全镇牛存栏2万余头。”
同样,凉州区永昌镇把肉牛产业作为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来抓,稳步推进产业提质增效。该镇2024年成立的武威学红农牧有限公司,主要以养殖优质“凉州黄白花”西门塔尔牛和安格斯牛为主,公司运营后逐步形成养殖、育肥、销售、青贮草收购销售一条龙体系,极大地节约了生产成本。

在肉牛产业的发展上,凉州区永昌镇还注重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让牛产业发展劲头十足。2024年全镇新建养殖场1.8万平方米,累计建成养殖场440个61万平方米,建成规模以上养殖场29个。
据了解,凉州区立足产业发展基础和养殖传统优势,加快肉牛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打造母牛繁育、肉牛育肥和特色肉牛养殖三大核心区。探索养殖模式,采取“政府投资建场,企业带牛入园”方式,建成邓马营湖万头肉牛和张义镇千头肉牛养殖产业园,带动肉牛产业规模化发展。累计建成肉牛规模养殖场154个,规模养殖户3689户。全区建成城西肉牛合作社和金绿源农业公司种牛场2个、黄牛冻配点188个,形成了区有供精中心、镇有服务站、村有冻配点的服务体系,年完成授配母牛20万头,肉牛良种化程度达99%。建成肉牛屠宰加工企业5家,年屠宰加工能力达17万头。积极引进泰昆、新希望等饲料企业,全区饲料加工企业达35家,年设计产能达300万吨。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