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小镇”借势出圈——凉州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调查

 2024/12/24 09:19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蒋文艳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蒋文艳

  隆冬时节,行走在凉州区大柳镇,一座座现代化日光温室大棚映入眼帘。大棚内的西瓜因皮薄、含糖量高而名声在外。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如今,大柳镇西瓜长期供应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高端市场,每年有10万吨西瓜从大柳镇走向全国市场。

  近年来,凉州区全力打造“寒旱农业—生态循环—绿色产品—优质品牌”全产业链,持续发展壮大“10+N”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了一批具备一定规模效益、市场前景看好的特色农业。

目前,大柳镇的日光温室已达3372座,其中80%种植西瓜。

  一个西瓜造福一方百姓

  棚外天寒地冻,棚内温暖如春。12月9日,凉州区“西瓜小镇”大柳镇大柳村智慧产业园西瓜大棚里,一个个碧绿滚圆的西瓜吊在藤蔓之上,令人垂涎欲滴。

  元旦前后,大棚西瓜将进入集中上市期,种植户顾飞祖因此异常忙碌,大部分时间他都忙着挑选成熟的西瓜。

  “这种叫‘美丽瓜’,糖度高,吃着从瓜心甜到瓜皮。”顾飞祖说,为了保证西瓜品质,每棵瓜秧只留一个西瓜,这样长出来的西瓜卖相好,价格也相对高。

  “我家两棚西瓜是今年10月份定植的,都是订单瓜,商贩上门收购,不愁销路。”顾飞祖边侍弄着西瓜,边盘算着今年的收入,一个大棚大约能产8000斤,按每斤最低地头价1.6元到1.8元算,两个棚有2万多元的收入。

  “大棚承包给村民,一个棚一年种四茬,年均收入在5万元以上。”大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顾超祖说。在大柳村,很多村民像顾飞祖一样围着西瓜忙碌,一到西瓜上市季节,村里采摘、装箱、运输的热闹场景好似过年赶集。

  大柳村地处凉州区东北郊,是西瓜产业的核心种植区,全村416户,家家种西瓜。靠种西瓜,这个村去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万元,远近闻名。

  大柳镇党建工作办公室主任韩丽杰介绍,大棚种植西瓜在大柳镇已有20多年的历史。目前,大柳镇的日光温室已达3372座,其中80%种植西瓜,因此,大柳镇也成为河西走廊名副其实的“西瓜小镇”。

大柳镇大柳村种植户顾飞祖正在种植大棚里挑选成熟的西瓜。

  先行探路谋发展

  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西瓜小镇”也曾遭遇“成长的烦恼”。记者了解到,虽然大柳镇许多地方有种植西瓜的传统,但过去都是自发种植,数量少、品质差、价格低。

  2021年,是“西瓜小镇”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大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顾超祖决定一改原来的大棚种植模式,尝试建设新型日光温室。在他的带领下,村“两委”自筹资金建起一座钢架拱形日光温室,占地面积1080平方米,当年种下两茬瓜,年底实现营收5.04万元。

  可观的收入让百姓看到了希望。次年,村民纷纷参与进来,村集体通过流转土地建设钢架大棚,并打造了大柳镇集体经济“智慧产业园”。目前,大柳村每户村民承包2座以上大棚,村里30多户种植大户,每户承包5座以上钢架大棚。2023年,大柳村通过经营这些日光温室,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9.58万元。

  大柳村的探索,为大柳镇西瓜产业找到了新出路。此后,大柳镇经过反复研究,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国有企业市场化运营+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全面参与”的运行机制,通过合作运营、租赁经营等多元发展模式,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大柳镇还引进极致金山、宠农兴、好品兴等果业头部企业,引进L600、美慧2号、晓吸瓜、美丽、手撕西瓜等10多个高端品种,全面推广“订单+保单”集约化抗风险种植模式,引导2800多户农户签订订单,保底收购保障农户收益。

  由此,大柳镇西瓜产业迅速发展。根据当地种植瓜菜的火红势头,镇上铆定“一轴三区万亩”发展框架,建成日光温室产业园区9个,日光温室面积达到3372座6682亩,西瓜产量突破10万吨,产值达3亿元以上。

  多点发力提质增效

  大柳镇西瓜走出甘肃、走向全国,不仅仅是西瓜本身品质很高,还有当地政府多措并举的支持。凉州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王银告诉记者,凉州区正以发展绿色循环农业为导向,以节水优质高效农业为重点,因地制宜打造“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突出发展“牛羊猪禽菜果菌薯药草”及奶、西瓜、鲜切花、葡萄等“10+N”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初步走上了一条产业发展、企业壮大、群众增收、多方共赢的农业产业化路子。

  健全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不断推动着凉州区特色优势产业迈向高质高效发展新阶段。围绕现代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凉州区重点发展蔬菜果品等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建成农产品批发市场8个、镇商贸中心18个,年交易额达40亿元以上,培育冷链物流企业19家,冷链保鲜库容累计达到50.78万吨。深入推进“互联网+”,通过整合电商资源、优化农产品供应链,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培育农产品进出口企业47家,成立电子商务企业40家。

  “不仅如此,凉州区陆续出台了《凉州区2024年农业产业发展奖补扶持方案》《凉州区加快推进2024年设施农业建设实施方案》《凉州区‘10+N’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总体方案(2024—2025年)》等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举全区之力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王银介绍。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