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张莉莉
爱心是世界上最为温暖的情愫、最为高尚的品德、最为隽永的力量。2024年,省教育厅持续加大结对帮扶力度,用心用情用力提升帮扶对象获得感、幸福感,为全面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2024年7月,省教育厅组织了“与心相约·向阳成长”为主题的“结对帮扶·爱心甘肃”研学实践活动,来自积石山县和文县的100名学生分别在白银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和张掖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参加活动。
白银营地组织积石山县学生赴省博物馆、读者博物馆、插图艺术馆和敦煌艺术馆,参观丝绸之路文明展、甘肃彩陶展,深入了解几千年前祖先的辛勤和智慧、地球与生命进化的过程、《读者》的发展历程和敦煌壁画的历史及艺术特点,感受厚重的历史文化。在龙湾渡口,学生们听筏子客讲述黄河最古老的故事和羊皮筏子的制作技艺,了解黄河沿岸传统的交通方式。走进茫茫戈壁滩上的永泰龟城,学生们从历史与现实中感受了一片孤城万仞山的豪迈。
在张掖营地,来自文县的学生分别在张掖军事主题公园、张掖七彩丹霞、张掖市博物馆等地,参加生态环保、乡村振兴、历史文化以及红色基因传承等主题研学活动,切身感受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
“来之前既期待又紧张,到了营地后发现所有人都特别亲切。第二天,我们就畅所欲言了。这次研学体验特别棒,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积石山县居集初级中学学生马丽娜说。
“这次活动不仅是常规式爱的教育,更是一种赏识型的教育,所有人用行动和语言帮助孩子们获得自我价值感。学生从开始时的胆怯到后面的滔滔不绝,从镜头前的躲闪到寻找镜头表现自我,他们开始接纳彼此,让我们有机会走进他们内心,与他们共同成长。”文县中庙初级中学带队教师张宇微说。
全省“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开展以来,省教育厅紧盯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彰显教育情怀。截至目前,55名结对干部与陇南市文县56名关爱对象(孤儿10人,特困家庭23户,重度残疾人23人)开展“一对一”结对,扎扎实实开展感情联络、走访探视、纾困解难、落实政策和“四必到”等关爱工作,以实际行动推动结对关爱行动在教育领域走深走实。
涓涓细流汇成河,缕缕关心聚成爱。2024年以来,省教育厅广大结对干部利用双休日、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等重要节假日,深入关爱对象家中上门“认亲”,详细询问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认真宣传各类惠民政策,积极协调解决实际困难。根据帮扶对象家庭实际,为他们送去米面油、牛奶、月饼等各类生活物资和爱心资金,切切实实用脚步缩短干群距离,用真情解决百姓难题。
2024年,省教育厅结对干部与关爱对象联系交流269次、走访探视192次、落实政策137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56个、帮办实事68件,累计资助物资资金约3.7万元,让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树立了结对干部的良好形象。“我要帮扶”已成为每一位结对帮扶干部的行动自觉。
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故事,是结对干部责任与担当的生动写照,更是省教育厅日益浓厚的爱心氛围和人文关怀的体现。
此外,2024年,省教育厅指导12所省属高校539名结对帮扶干部与430名孤儿、126名困难重度残疾人和121户特困家庭完成结对任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326个、帮办实事469件,向关爱对象捐赠生活物品折合资金共计31万元。
以爱之名,聚沙成塔。爱心建设,需久久为功。今后,省教育厅将持续把“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作为践行为民造福工作的有效载体,进一步做好结对关爱工作,推动常态化帮扶工作落细落实,全面提升结对关爱质量。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