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张莉莉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部署要求,2024年省残联扎实开展结对关爱困难重度残疾人行动,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爱心屋”助残就业项目,大力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推动“爱心甘肃”建设更有温度更显力度。覆盖全省14个市州的“爱心屋”不仅使残疾人获得了就业机会,也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实现梦想的舞台。
隆冬时节,走进位于金昌市金川区商业区的“爱心屋”助残就业点,香浓的咖啡味混合着蛋糕味扑鼻而来,温馨舒适的店内布置加上轻柔舒缓的轻音乐,营造了一种时尚而又休闲的氛围。
“爱心屋”内,两名残疾工作人员和蛋糕师正忙着给参加糕点制作培训的几名残疾人进行现场教学。
“刚来这里上班的时候,我内心忐忑不安,担心自己无法胜任这份工作,也害怕会给他人带来额外的负担。然而,这里的氛围让我很快打消了顾虑。在这里工作半年多了,感觉特别好,收入也不错,挺充实的。”肢体残疾大学生王涛说。
金昌市金川区幸福家社工服务中心理事长张蕾介绍,“爱心屋”运行半年多来,两名残疾人已经完全适应了现在的工作。目前,“爱心屋”每天销售额在500元左右。
2024年以来,金昌市残联紧扣“爱心屋”助残就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开展“爱心屋”助残就业试点工作,在全市住宅小区、商业广场、主要路口、景区景点等人流量较大、商贸较发达场所地段建成8个“爱心屋”,号召企业或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管理运营,安置带动18名残疾人实现零成本就业。
以爱筑屋,以爱助残。残疾人稳定就业是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实现自身价值、增强生活信心的重要途径。一个“爱心屋”,不仅为残疾人提供了一个工作平台,更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社会的大门。
在武威市民勤县首个“爱心屋”项目甘味土特产超市内,货架上满满当当摆放着农特产品及各种饮料、面包、糕点、零食,不时有消费者进店购买。残疾人李燕忙着整理商品、招待顾客、处理订单。2024年5月,她成了这里的一名销售员。
“在爱心屋工作以来,我通过给顾客介绍相关产品,自己的工作技能得到了提升,我觉得特别开心。”李燕说。
民勤县深入提炼“爱心屋”助残就业模式中形成的“好方子”“金点子”,持续弘扬扶助残疾人良好社会风尚。在“爱心屋”的引领下,近20家企事业单位通过招聘、安置等方式,吸纳36名残疾人就业,5家爱心企业先后与县残联开展洽谈,争取助残就业“爱心屋”打造名额,“一座爱心屋,温暖一座城”品牌打造愈加响亮。
2024年以来,省残联将“爱心屋”建设作为结对关爱困难重度残疾人工作的有效举措,明确了“爱心屋”建设的目标任务、安置对象、就业方式等。截至目前,省残联在全省景区景点、商业街道、居民小区等,建成以商品零售和直播带货为主的助残就业“爱心屋”101个,通过爱心企业和社会组织主动认领、托管,安置188名结对关爱的困难重度残疾人实现辅助性就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间间红色小屋,不仅成为残疾人自力更生、全社会奉献爱心的平台,更是帮助更多残疾人融入社会和上岗就业、展示残疾人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