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首个造林碳汇CCER项目公示

 2025/02/09 18:09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李明娟

  甘肃经济日报张掖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李明娟)日前,张掖市首个造林碳汇CCER项目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及信息平台”公示,标志着该项目开发已迈出关键的一步。该项目预计在40年计入期内,年均产生碳减排量1.36万吨,累计54.3万吨,可实现碳汇收益上亿元。在张掖市林草局、张掖农发集团、西部碳汇交易公司三方共同努力下,项目开发成功开局,使张掖市在全省林业碳汇CCER项目开发中名列前茅。

  近年来,张掖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核心,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大力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治理。张掖市已有林地得到有效管护,新造林面积逐年稳步递增,退化草原持续修复。2022年,张掖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就已达到2331.28亿元,这些成果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国内碳市场启动前,张掖市先行在全省探索开展国际标准的林草碳汇项目开发,成功获得碳汇资金7450万元,成为西北地区首个林业和草原碳汇皆开发成功的地市。依托丰富林草资源,张掖市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林草碳汇计量监测、开发交易体系,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上求突破。首先在省内成立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形成“一组一院三中心六机制N平台”运行模式,致力于打造全国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双向转化样板区,以高水平保护撑起高质量发展的万里“晴空”,促进高质量发展“含绿量”更高、“含碳量”更低、“含金量”更足。

  张掖市将按照“摸清本底、设计路径、搭建平台、探索交易、加速转化”的总体思路,以保护祁连山“青山常在”、黑河水“绿水长流”为基础,建立生态产品调查监测、价值评价、经营开发、保护补偿、保障和推进机制等六大机制,拓展碳汇交易、生态农业、文化旅游、生态工业四大路径,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形成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张掖模式”。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