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态司法保护添新章 甘肃首例司法碳汇替代性修复案落地

 2025/03/12 16:04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李明娟

甘肃经济日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李明娟)近日,甘肃省首例滥伐林木破坏生态环境司法碳汇替代性修复案在祁连山林区法院顺利完成判决与执行。这一创新生态补偿机制的成功实践,为司法助力“双碳”目标提供生动范例,也为全省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开启新篇。   

祁连山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河西走廊的“生命线”,维系着当地生态平衡。为强化祁连山生态保护,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设立祁连山林区法院,积极整治区域生态环境破坏问题。2024年4月28日,两名被告人在无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砍伐一些杨树并出售部分木材。经鉴定,这些树木为新疆杨,立木蓄积28.376立方米。同年5月,甘肃省公安厅森林公安局祁连山分局发现并侦破此案。   

案件进入司法程序后,祁连山林区人民检察院委托西部碳汇交易资产经营管理(甘肃)有限公司对涉案树木的碳汇及经济损失进行核算。根据西部碳汇公司出具的核算报告,涉案林木在整个计入期内应产生碳汇量15.35吨,最终法院判决两名被告人共同承担购买碳汇量进行生态损害替代性修复补偿款。2025年2月26日,祁连山林区法院与西部碳汇公司签订《滥伐林木案碳汇量认购协议》,3月6日,张掖市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出具《碳中和证书》,以16吨林业碳汇量抵消了该案造成的碳汇损失,标志着甘肃省首个司法碳汇替代性修复案件成功落地。

此案的成功办理,得益于多方创新实践。张掖市生态产品交易中心自成立以来,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主动与公安、检察、法院对接,开创生态环境损害林业碳汇修复补偿模式。公安、检察、法院与交易中心紧密协作,在案件侦办、起诉、判决及执行中,形成了一套从碳汇核算到注销中和的碳汇替代修复机制,为全省处理同类案件提供了宝贵经验。   

该案件的判决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力震慑了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明确了滥伐林木需承担的刑事责任与民事侵权责任;另一方面,创新了生态环境损害替代性修复方式,通过认购林业碳汇补偿已造成的碳汇损失,对实现“双碳”目标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此外,针对甘肃生态环境脆弱的现状,尤其是祁连山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这一新型处罚形式将有效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相关部门建议,将此案作为典型案例在甘肃省公检法系统全面推广试行,进一步扩大林业碳汇替代性修复覆盖面,以司法力量助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