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 汪泽福
近年来,漳县在生态环境建设与绿色低碳经济领域频传佳绩,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特色之路,为地区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漳县坚定践行“生态立县”战略,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擦亮“中国绿色名县”金字招牌,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18.28% ,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78.33%,“绿水青山”正转化为“幸福靠山”。
漳县大力推进“绿满陇中”植树造林行动,实施秦岭西段生态保护修复等重点项目,森林面积持续增长。党的十八大以来,漳县累计完成林草生态建设67.8万亩、义务植树1430万株、通道绿化1300公里,绿色成为发展主色调。同时,漳县强化自然保护区监管,严厉打击破坏草原、非法砍伐、偷猎等行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在渭河、漳河等重点流域开展水污染治理,投入资金建污水处理设备,改善水质,恢复水生态。
在循环经济发展理念下,漳县调整种植结构,发展沙棘、核桃等特色林果产业,探索林菌、林药等林下种植模式。2024年林下推广种植淫羊藿8000多亩,年销售鲜菌50吨、干菌2吨,林下经济成为群众增收重要渠道。
在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方面,漳县积极探索创新。一方面,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推广有机种植技术,2024年已成功建立24个绿色蔬菜及中药材种植基地。其中,中药材种植规模持续扩大,面积达21.5万亩,创造产值25亿元;菌菜种植成绩斐然,面积达到12.8万亩,实现产值11.7亿元。“漳县绿色蔬菜”“漳县优质中药材”等品牌声名远扬,产品畅销周边省市,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另一方面,加快清洁能源产业布局。“十四五”第一批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建成并网发电,第二批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即将并网发电,城市公交新能源替换率达到100%。这一系列举措有力推动了全县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为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落实落地贡献了漳县力量。随着清洁能源在全县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攀升,不仅有效减少了碳排放,更以清洁、可持续的能源供应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