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俞树红
4月8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改革进行时·县区在落实”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陇南市专场。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陇南市自觉将强县域工作置于发展大局中谋划与推进,构建起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繁荣兴旺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并取得新成果。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666.7亿元。
项目为王 有效投资持续扩容
近年来,陇南市坚定不移大抓项目,持续开展项目攻坚行动,全力以赴补短板、强基础、增后劲。
市级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项目前期费,2021-2024年,全市共争取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资金1184.1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159.2亿元、一般债券34.5亿元,争取增发国债资金12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5.2亿元,争取能耗253.3万吨标准煤,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2022年至2024年,全市实施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分别为748个、1088个、1176个,固定资产投资从2021年起连续17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项目数量、投资总量逐年攀升。万象大景区、橄榄新城、江洛矿区整合、西和县中部人口密集区及礼县雷王片区供水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天陇铁路全线开工,武九高速全线通车,景礼高速、康略高速加快推进。截至2024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95万公里,居全省第一;高速公路里程达672公里,居全省第二。陇南已形成公路、铁路、机场配套的立体交通网络。
产业为先 发展动能显著增强
陇南市围绕做强主导产业,精准延链补链强链,培育形成的14条特色优势产业链中,有色冶金、中药材、现代物流、花椒4条产业链综合产值均超100亿元。全市特色山地农业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总产值达350亿元,规模化养殖企业较2021年增长了13倍。全市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数量、新入选“甘味”农产品品牌数量、新获证绿色食品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据了解,陇南市规上工业企业近三年净增58家,总数达149家,拥有上市企业3家。建成一批绿色矿山和绿色工厂,金徽矿业成功入选全国首批15个生产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陇南加快建设百亿级优质“陇酒”产区,徽县被评为“世界美酒特色产区?中国秦岭南麓白酒之乡”,“金徽”“红川”跻身全国中华老字号品牌榜第17、21位。一批风光电新能源项目建成投产,实现新能源从无到有的突破,今年将建成陇南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
文旅为笔 多姿陇南浓墨绘就
陇南市加快构建“大景区+全域乡村游”发展格局,推动文旅康养产业融合蝶变。牵头成立甘陕川毗邻地区(九寨沟-武都)文旅环线战略联盟,成功举办“携手甘陕川·三日游三省”、文县“春涌文州·风情白马”等系列文旅活动。宕昌官鹅沟、武都万象洞、文县天池等5A、4A级景区成为游客热门打卡地。宕昌原创歌曲《娥嫚》火爆全网,文县白马盛典沉浸式演艺项目将于5月1日正式演出。礼县三国文化产业园、武都裕河大景区和万象景区开园运营,康县青龙山旅游度假区、嘉陵江大峡谷等一批大景区加快建设。
陇南南部山区茶旅融合产业带、秦汉文化产业带以及两当县乡村振兴全域农旅融合康养示范县建设均初见成效。全市国家4A级以上景区达22家,国家等级旅游民宿达13家,旅游资源普查单体总量、4A级以上景区数量、国家等级旅游民宿数量均居全省第一。2024年,全市共接待游客4567.71万人次,旅游花费260.41亿元,较2021年分别增长177.5%、213.37%。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