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白杨
陇南地处甘肃省东南部,北邻天水、西连甘南、东接陕西、南通四川,独特的区位使其兼具北国雄浑与江南灵秀。近年来,陇南依托丰富的生态与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旅产业,积极构建“大景区+全域乡村游”格局,走出了一条特色文旅融合路。
大景区建设:打造文旅发展新引擎
陇南旅游资源丰富,既有官鹅沟大景区这样的自然风光瑰宝,也有秦汉文化产业带等承载历史文化的区域。官鹅沟以峡谷风光、茂密森林和多元民俗文化,成为陇南文旅名片。峡谷中峰峭溪潺,四季景色各异:春日山花烂漫,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层林尽染,冬日银装素裹。
为提升品质与影响力,陇南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拓宽改善景区道路,提升可进入性;在景区内修建游步道、观景台、休息亭,提升游览体验。同时,强化服务管理,培训专业导游与服务人员,提升服务质量。
陇南也重视文化类景区的打造。秦汉文化产业带深挖秦汉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建设博物馆、遗址公园、文化广场,向游客生动展现历史文化。游客在此仿若穿越,能充分感受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风貌。
全域乡村游: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陇南乡村散落于山水间,有优美的风光与丰富的民俗文化。近年来,陇南以全域乡村游推动乡村振兴。徽县嘉陵镇田河村有千年古银杏群落,金秋时节银杏叶金黄,村庄美不胜收。村里依托古银杏发展乡村旅游,开办农家乐、民宿,售卖特色农产品,村民收入增加。同时,田河村制定村规民约保护古银杏,形成了保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康县是陇南全域乡村游典范,按“美丽乡村+旅游+康养”模式推进建设,将350个行政村打造成无门票的全域生态旅游大景区。游客可漫步青石板路,欣赏白墙黛瓦民居,体验农事、品尝农家美食,还能在康养中心休闲放松。
陇南各地结合特色,开发乡村旅游新业态。武都区裕河镇阳坝村推出了“茶园私人定制”;文县碧口镇马家山村建设了森林木屋别墅;徽县江洛镇打造了“游龙稻香”田园综合体,为游客提供丰富的休闲娱乐选择。
产业融合:激发文旅发展新活力
陇南构建“大景区+全域乡村游”格局,注重文旅与其他产业融合,形成“以农兴旅、以旅强农、农旅互促”态势。农业与文旅融合方面,陇南利用农业资源开发农业观光旅游产品。成县陈院生态园景区将果园、菜园、花园结合,游客可赏花、摘果、体验农事,景区还将特色农产品开发成旅游商品,如橄榄油、茶叶、中药材、土蜂蜜等。
文旅与康养融合是亮点。陇南生态环境优良、中药材资源丰富,为发展康养产业提供了条件。康县打造多个康养度假基地,推出森林、温泉、中医药康养等产品。此外,陇南推动文旅与体育、教育融合,举办“金徽杯”蜀道·青泥岭山地挑战赛等赛事,开展研学旅行,开发研学课程。
宣传推广:提升陇南文旅知名度
为让更多人了解文旅资源,陇南积极宣传推广。借助抖音、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制作短视频、图文广泛传播,还邀请网络达人、旅游博主体验推荐。举办节会活动也是重要手段,如中国农民丰收节、“浪漫樱花·相约金徽”文化旅游节等,以文化为主题,结合美食、购物、演艺,丰富游客体验,提升品牌形象。
陇南还加强与周边地区旅游合作,共同打造旅游线路,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与陕西、四川联合推出“秦蜀古道游”“三国文化游”等线路,融入更大旅游市场。
如今,陇南以“大景区+全域乡村游”格局为引领,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未来,陇南将继续挖掘资源潜力,加强品牌建设,提升服务质量,打造国内知名的文旅康养胜地,让更多人领略其独特魅力。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