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紫皮大蒜走四方

 2025/04/14 10:38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陈功章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陈功章 通讯员 王晓泾

春分过后,在祁连山脚下的民乐县洪水镇的广袤农田里,蒜农们瞅准当地气候和低温条件,抓住春耕黄金时机,全面掀起了新一年种蒜的热潮。

洪水镇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民乐县最适宜种植紫皮大蒜的乡镇之一。因为种植紫皮大蒜收益高于其他农作物,当地几乎家家户户都投身到紫皮大蒜种植当中。

民乐紫皮大蒜以品质上乘、地域特色鲜明而远近闻名。民乐县地处祁连山北麓,气候冷凉,病虫害少,加之有祁连山冰雪融水灌溉,造就了民乐紫皮大蒜蒜头大、蒜瓣肥、蒜汁浓、蒜素高、耐严寒、杀菌效能强的独特品质。2023年,民乐紫皮大蒜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这独特的品质,既满足了食客们的餐桌需求,又成了当地蒜农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这几年全县种植面积稳定在3万亩左右。”民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马庆融介绍,紫皮大蒜适宜在海拔2000至2400米的区域生长,需水量大,但自然降雨不能过多,偏好干燥、凉爽的环境。由于紫皮大蒜对海拔和气候条件要求严苛,就算在民乐县,也只有洪水、民联、永固、顺化、三堡等乡镇种出的紫皮大蒜品质最为出众,其他乡镇种植的紫皮大蒜,品质上就稍差一些。

优质的地理条件让洪水镇的耕地格外抢手,甚至出现“一地难求”的状况。当地蒜农向记者透露,因为种植紫皮大蒜收益可观,洪水镇每亩耕地租金高达600元,即便这样,想租到地也不容易。

“几乎不用农药,用了农药蒜就会死。”蒜农们在采访中提到,紫皮大蒜种植的机械化程度较低。除了挖蒜环节能用机械,点蒜、掏苗、除草、打蒜等工序都得靠人工完成,这也是保障大蒜品质的关键。所以,紫皮大蒜的人工种植成本较高。即便如此,其种植效益依然十分可观。

洪水镇刘山村党支部书记韩燕算了笔账:一亩地大约能产出1吨大蒜,按照去年每公斤10元的地头收购价算,一亩地的毛收入可达1万元。扣除人工、地租、种子、水费等各项开支,每亩地纯利润至少4000元。

韩燕告诉记者,民乐紫皮大蒜品质优良,深受贵州、四川、新疆等地以及省内客商的喜爱。每年大蒜收获季,来民乐收购大蒜的客商络绎不绝,产品供不应求,农户种植积极性高涨。

民乐紫皮大蒜是民乐县历史悠久的蔬菜作物,在当地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大面积栽培也有百年之久。自20世纪90年代起,民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紫皮大蒜产业发展,借助政策扶持与项目带动,大力推动紫皮大蒜产业朝着规模化、科学化、产业化方向迈进。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人才及技术优势,主动与多所高校和科研单位开展深度合作,加强大蒜新品种培育与新技术研发,持续提升大蒜品质,提高经济效益。如今,民乐紫皮大蒜已然成为带动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