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家川镇:抱团发展推动药材产业崛起

 2025/04/15 11:31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张莉莉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张莉莉 通讯员 杨蕊

暮春时节的环县樊家川镇马旗塬组,成片的柴胡田在朝阳下泛着金光。十几名村民正在田间除杂草,不远处几台旋耕机正在作业。这片700多亩的土地上,一场由党支部牵头、八村联合的药材产业升级行动,正让黄土坡焕发新生机。

在环县绿满园农牧专业合作社的分拣车间里,今年52岁的沈清梅双手飞快地将大黄根茎剪切成片。她说:“我去年下半年开始捡药,一天收入150多元。”

这场变革始于三年前的“党建+产业联合体”模式。樊家川镇镇长吕建喜说:“我们打破各村单打独斗的局面,由产业发展联合党支部统筹规划,合作社具体运营,目的就是为了让群众抱团发展。”

说话间,两台深旋机驶过刚流转的土地,翻起黝黑的土浪——这些机械全来自本村农户,农户去年单机械作业就创收4000余元。

据悉,樊家川镇依托环县绿满园农牧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中药材产业党支部,与全镇8个村建立利益联结和联农带农机制,采用流转经营型、订单种植型、入股分红型、劳务分包型、联合经营型“五种合作模式”,构建抱团发展的产业联合体。今年,全镇新增中药材种植3000亩以上,留存面积达到8000亩。计划利用3年时间,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1万亩以上,种药农户户均收入过5万元。

走进樊家川村,一片片药材种植田尽收眼底。马明站在田埂上,掏出手机展示流转数据:“全镇1200亩药材基地,仅我们村就占了700多亩。去年施肥、除草等这些田间管理作业,就带动村民收入三四十万元。”每一笔明细他都了如指掌:70多户种植户、800多亩柴胡和黄芩、年均户增收过万元……这些屏幕上的数字在阳光照射下愈加醒目。

近年来,樊家川镇构建“党建引领、八村联合、抱团发展”的产业联合体,通过合作社流转经营、带动经营等方式,发展一批中药材种植示范户,带动全镇群众,特别是劳动力缺乏的低收入家庭,发展产业稳定增收。

如今,环县樊家川这片黄土坡正用产业联合的钥匙,打开乡村振兴的共富之门。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