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川县马关镇:黄芪育苗奏响春耕致富曲

 2025/04/15 14:19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张文都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张文都 

清明节过后,就进入黄芪的起苗期。4月11日,在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马关镇的黄芪育苗基地里,大型起苗机正全速运转,履带所过之处,黄褐色的黄芪苗携带着新鲜泥土被翻出,工人们紧随其后进行分拣、捆扎,田垄间展现出一幅机械化作业与人工劳作和谐共融的高效作业图景。

在起苗现场,黄芪苗被整齐地码放着,散发出阵阵淡淡的药香。张家川县农裕农林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龙耀珠介绍道:“这批70亩的育苗是在去年的谷雨时节播种的,目前正值最佳的起苗期。预计每亩产量能达到700多公斤,按照当前市场上每公斤16元的价格计算,预计总产值将达到78万元。”   

据悉,根据当前的采收进度,预计一周内即可完成种苗的采收工作,这些种苗将主要用于农场的自身种植。该基地采用了“育苗+种植+加工”的产业链模式,在满足自身种植需求的同时,优质的种苗还将销往陇南、定西等地。

“我一直在基地务工,既能赚到钱,又能照顾家人,真是太方便了。”正在分拣种苗的马女士手上的动作一刻不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现在还学会了药材分拣和病虫害防治技术,都快成半个‘田秀才’了。”像马女士一样,马关镇不少人通过“土地租金+务工薪金+技术酬金”的三金模式,实现了在家门口的稳定就业。   

产业兴旺则乡村兴盛。近年来,马关镇在县农业农村局的大力支持下,成功构建起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格局。目前,张家川县农裕农林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已在东庄、上豆等4个村庄流转了800余亩土地,建成了一个集智能化育苗、机械化耕作、清洁化初加工于一体的现代产业园。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当地正依托“关山黄芪”的地理标志认证,积极开发黄芪茶、黄芪蜜等深加工产品,并筹建中药材交易市场,以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我们的目标是将这些小草药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大支柱。”马关镇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全镇中药材的种植面积将突破4000亩,预计将带动123户农户实现户均年增收1.5万元。”随着冷链仓储、饮片加工等配套项目的落地实施,中药材产业正逐步从“田间经济”向“全链经济”转型升级,昔日的“穷山沟”正华丽蜕变为“药材谷”,让“小草药”真正成为群众增收的“黄金产业”。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