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钢铁打造世界ESP中心

 2025/04/19 18:10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陈功章

  甘肃经济日报日照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陈功章)4月16日,“行走黄河”行进式主题采访团记者走进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探访占该企业产能半壁江山的ESP产品。

  在钢铁制造领域,一场悄然推进的技术革命正重塑行业格局。日照钢铁控股集团通过引进第五代ESP(无头轧制)产线,将传统生产流程从3小时压缩至7分钟,实现了钢水到钢卷的“瞬间成型”奇迹。

  ESP技术是全球领先的板带轧制技术,创新性地实现了铸机与轧机直接连接并连续无头轧制,被誉为继转炉技术、连铸技术之后的第三次冶金工业革命。相较传统工艺,该技术可降低碳排放60%-70%、节能50%-70%、节水60%-80%、节约用地2/3,提升生产效率50%,是钢铁行业低碳发展的突破性技术。

  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ESP薄板厂副厂长周永志向记者打了个形象的比喻:“这就像放进面粉和水后,直接产出面皮,看不到中间和面、擀面的过程。”  工序的精简并未降低产品质量,相反,ESP生产线产出了“更薄更高强的带钢”。据悉,第 1至第3条ESP生产线已批量轧制出0.8毫米超薄热轧钢卷,第4条生产线轧制厚度下探至0.6毫米(相当于四五张A4纸的厚度),比行业同类产品薄一半以上。而第5条ESP生产线投产后,可实现 0.6毫米产品的批量轧制及0.5毫米产品的试验轧制。由于热轧后即可达到冷轧厚度,产品可替代部分冷轧产品,直接用于酸洗和镀锌工序。

  “我们的ESP生产线相较常规生产线,全长仅190米,钢水到钢卷仅需7分钟,能源消耗节省50%,所有生产流程和信息均通过数据化方式呈现。”周永志介绍,“即便我距离ESP生产线约 3-4公里,生产装备和数据也已全面贯通。”“过去铁水炼完后需人工化验成分,如今通过无人化系统,钢水在冶炼过程中即可自动预测成分并实时调整,既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又大幅提升了生产质量。”京华日钢(日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信息系统处副处长董淑恩表示。第五代 ESP生产线被誉为继氧气顶吹转炉、连铸技术后的第三次钢铁革命,其产品不仅占山东钢铁产能的十分之一,更支撑了三峡大坝、港珠澳大桥等国家超级工程。

  日钢集团自2015年独家引进ESP技术装备以来,已建成5条ESP 生产线,成为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高质量薄宽带钢专业化生产基地。通过持续消化、吸收和创新,企业年均科技研发投入超 10亿元,建成了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检测和校准实验室、省企业技术中心、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省“以热带冷”钢铁新材料工程实验室、日照市专利示范企业、日照市薄板坯无头轧制技术创新中心、日照市热连轧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

  企业突破多项关键技术瓶颈,“ESP 技术集成创新及应用”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ESP 薄规格轧制、连铸拉速等多项指标保持世界纪录,被评为“钢铁产业链绿色低碳好技术”。截至目前,日钢已取得授权专利518项(其中发明专利113项)、科技成果41项,获得科技进步奖13项,主导及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团体标准31项,培育齐鲁首席技师、省技术能手等创新人才32人,区首席技师、中青年专家、岚山工匠等17人。

  产品层面,日钢集团实现全球首发LA级(低合金)ESP 薄板,成功轧制0.6毫米 ESP 热卷,创造全球最薄热轧带钢新纪录。其产品凭借“以热代冷”、结构轻量化、节能减排等优势,获得中冶绿色产品认证。在市场表现上,日钢集装箱用钢市场占有率超50%,高品质热轧薄规格产品市场占有率达49%,门业、家电、电器等行业市场占有率超20%,高品质汽车结构钢市场占有率达 15%。ESP产品被列入山东省第一批重点新产品(技术)推广目录、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并被工信部纳入工业强基工程轻量化精密成形件产业链示范项目。

  目前,日钢集团是世界规模最大的高质量超薄带钢生产基地,其集装箱用耐候钢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一,1.0毫米ESP花纹板填补国内空白并独占市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