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峰 李飞龙
四月的徽县柳林镇,风光旖旎,金灿灿的油菜花犹如一片金色的海洋,一阵阵微风拂过,不时泛起层层波纹;粉嫩娇俏的桃花星星点点散布于村落之间,与错落有致的白墙黑瓦相互辉映,勾勒出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田埂之上,村民们往来忙碌,处处涌动着蓬勃朝气与无限希望。而这正是柳林镇以党建为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柳林镇紧紧锚定党建引领这条发展主线,在基层组织建设、产业结构优化、生态环境保护、优秀文化传承以及乡村治理创新等重点领域精准施策、持续发力,收获了一系列亮眼成果。一幅产业蓬勃发展、生态宜居宜人、乡风文明淳朴、治理科学有效、生活美满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柳林大地徐徐铺展。

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让组织“强”起来
柳林镇党委始终将推进乡村振兴视为重大政治使命,充分发挥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独特优势,搭建起党群“连心桥”。深入贯彻“12356”党建工作思路,全面压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由党委成员包抓各村,明确专人担任党建指导员,并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严格执行“月考核、季总结”制度,确保党建工作扎实推进。在强化管理的同时注重关怀激励,致力于提升村党支部书记综合能力。精心制定党建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进一步强化班子成员党建包保责任,切实增强全体干部抓党建的责任意识,为乡村振兴筑牢坚实的组织根基。

优化产业发展布局 让经济“活”起来
增收致富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任务。柳林镇党委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根本目标,把土地流转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突破口。统筹推进现代农业、新型工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协同发展,大力实施“12346”产业发展规划。在严守粮食安全底线的基础上,一方面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另一方面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农副产品向精深加工迈进。通过“党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实现产业发展主体从分散农户向规模化、组织化转变,推动产业发展覆盖全镇各个角落。与此同时,精心打造“红色庙坪”教育基地,全力打响乡村旅游品牌,逐步构建起具有柳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厚植生态发展底色 让乡村“美”起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柳林镇紧紧把握徽县和金徽矿业创建“国家级两山实践基地”的重大机遇,全力打造全县生态建设示范样板。积极支持金徽矿业创建工作,主动协助解决各类难题。深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成功经验,全面落实市委相关行动部署,广泛开展“和美乡村”与“十美柳林”创建活动。持续巩固提升示范村建设成果,以点带面推动全镇乡村环境整体提升。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常态化开展巡河护林行动以及“花满柳林”美化活动,建立健全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聚焦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开展专项治理,全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柳林”。
传承弘扬优秀文化 让乡风“淳”起来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柳林镇大力弘扬本土特色的“江峡精神”,积极探索“党建+乡风文明”建设新模式。紧密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广泛开展“美丽庭院”“最美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树立农村文明新风尚。全面推行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创新乡村治理模式 让治理“优”起来
柳林镇深入开展“主动创稳、主动创安”行动,对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多领域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整治,坚决防范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坚持传承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党建+乡村治理”新模式,大力推行“1456”工作法,构建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全力建设平安乡镇、平安乡村,为全镇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柳林镇在乡村建设的画卷上精心描绘,在乡村发展的赛道上全力冲刺,在乡村治理的棋局中精准落子,收获满满。如今,生态宜居的乡村风貌处处尽显,道路宽敞整洁,屋舍错落有致,花草树木点缀其间,一幅和美乡村新图景正精彩呈现。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