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涌陇原看“花事”——解码甘肃文旅消费升级新路径

 2025/04/24 15:33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张栎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张栎

  近日,随着气温逐渐回暖,甘肃各地迎来了赏花的最佳时节。省内各地依托特色花卉资源推出系列主题文旅活动,以花为媒激活消费新动能。

  繁花盛会:各地赏花节会精彩纷呈

  4月16日,“花开永靖?遇见黄河”2025年郁金香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启动。此次活动内容丰富,涵盖郁金香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启动仪式、百名网红直播大赛、甘肃省美术家黄河主题采风写生创作活动、黄河大合唱、星河·篝火嘉年华、《永靖传说故事》发布会、视频短剧《山河永靖》开机仪式等众多精彩环节。

  永靖县旅游部门相关人员称:“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将永靖的郁金香美景与黄河文化紧密相连,为游客打造全方位、沉浸式的旅游体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带动当地文旅消费。”

  游客张先生兴奋地分享:“这里的活动太丰富了,不仅能欣赏到大片美丽的郁金香,还参与了各种有意思的文化活动,刚才买了些特色纪念品,晚上打算再尝尝当地美食,这一趟下来,消费肯定不少,但真的很开心。”

  不只在永靖,清明节前后,全省各地以“春花”为主题开展各种文旅活动。

  4月7日,2025年东乡县唐汪杏花旅游系列活动在唐汪镇举行。

  4月12日,秦安召开以“相约秦安桃花源·领略千年大地湾”为主题的2025年甘肃秦安桃花会。

  4月13日,“彩虹张掖·诗意甘州”2025年花游季“杏绘春天”花间游园活动在张掖市举行。

  …………

  这些丰富多彩的“春花”主题文旅活动,共同点燃了甘肃春季旅游的热潮。

  深度融合:文化为赏花注入内涵

  这些赏花旅游节会活动主题鲜明,文化内涵丰富。各地依据自身文化底蕴和花卉特色,打造独具魅力的主题活动,将赏花与当地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紧密相连。

  秦安桃花会把桃花与千年大地湾文化融合,东乡县唐汪杏花旅游系列活动突出“陇上杏花第一村”特色和东乡族民俗文化。

  平凉崆峒山的第六届桃花节将“国风仙侠奇遇”作为主题展开活动,“桃花仙子”霓裳快闪表演、非遗漆扇、桃花纹样拓印活动和“仙侠练功场”体验以及“仙山NPC互动”等创意环节,成功吸引大批游客。平凉市文旅部门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桃花节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结合,通过这些特色环节,让游客仿佛穿越到仙侠世界,沉浸式感受桃花节氛围。从游客反馈来看,这种新颖的文化体验深受欢迎,不仅增加了游客在景区的停留时间,还促使游客在文创产品、特色餐饮等方面产生更多消费。”

  甘肃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文旅融合是促进消费的重要手段,通过文化活动提升旅游内涵和品质,让游客更愿为深度旅游体验买单,借助旅游平台传播当地文化,吸引更多游客,形成良性循环,推动文旅消费市场持续升温。”

  促进消费:多元路径激发市场活力

  在活动内容上,各地赏花节会融入文化、旅游、体育、美食等多种元素。文艺演出、非遗展示、体育赛事等活动,满足不同游客群体多样化需求,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升旅游消费潜力。

  4月15日,兰州市举办“黄河之滨也很美——2025‘烟火兰州·黄河风情’百场文旅促消费活动”,还适时推出了兰州探春赏花全攻略。

  兰州市文旅局工作人员分析:“游客停留时间延长,在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方面消费自然增加。赏花节会期间,乡村旅游持续火爆,酒店、民宿入住率大幅提高,多元业态协同发展,拓宽文旅消费领域。”

  数字化营销手段在赏花节会中广泛应用。各地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如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发布活动信息,吸引大量潜在游客。省文旅厅科技信息处工作人员介绍:“数字化营销能精准触达目标客户群体,激发旅游消费欲望。网红打卡地经网络传播后,吸引大量游客,带动当地一系列消费,对文旅促消费起关键引流作用。”

  此外,各地赏花节会注重游客参与和互动。举办网红直播大赛、快闪表演等互动性强的活动,充分调动游客积极性。一位旅游从业者表示:“游客深度参与活动时,消费意愿更强。亲子互动体验活动中,家长更愿意为孩子的体验活动买单,这种互动式体验激发文旅消费活力。”

  甘肃各地举办的赏花旅游节会活动,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旅游体验,为当地文旅消费市场带来新发展机遇。通过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加强文旅融合、利用数字化营销手段以及提升游客体验等方式,“赏花经济”正逐渐成为推动甘肃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文旅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