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李明娟
沿着河西走廊一路向西,一座座铁塔巍然耸立,源源不断的绿电通过大电网送向千家万户。近年来,甘肃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能源战略,锚定“双碳”目标与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要求,立足新能源高占比的实际情况,全面推进电力市场机制优化升级。

随着甘肃电力中长期市场连续运营创新突破、现货市场正式运行、多品种交易协同发展,甘肃电力市场的市场化规模、新能源参与范围及市场化电量占比均位居全国前列。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持续推动新能源高占比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服务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践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2024年9月5日,甘肃电力现货市场正式运行,成为国内第四个、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经营区第三个转入正式运行的省级电力现货市场。这标志着甘肃电力市场建设从初步探索迈向成熟运营,为全国新能源高占比地区电力市场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以市场化改革为主要抓手,甘肃电力市场构建了涵盖电力交易全尺度、全形态、全品种的市场体系。目前,已形成“省间+省内”全覆盖、“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全体系协同的完整架构。中长期市场实现年、月、日(D+3日滚动)连续运营,2024年省内中长期交易电量达1027.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9%。其中,D+3日滚动交易成交185.17万笔,成交电量216.58亿千瓦时,高频次交易支撑市场主体灵活调整供需曲线。现货市场形成发电、用电两侧同台竞价的日前、实时集中式双边市场,以价格信号精准反映新能源波动与电力供需变化,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辅助服务市场通过调峰容量、调频服务等市场化机制,引导火电机组开展灵活性改造,推动新型储能、用户侧调节负荷协同发力,2024年全年调峰容量收益6021.16万元。

自甘肃电力现货市场实施信息披露以来,截至今年3月底,共披露市场信息33.01亿条,覆盖申报、出清、结算全环节,涉及调度、交易、发电、售电、用电等全市场主体。市场主体可通过每天固定的时间间隔采集的数据实时掌握电力供需动态,助力市场公平高效运营。
目前,甘肃电力交易平台注册市场经营主体达6569家,独立储能、负荷聚合等新业态快速涌现,多元主体竞争格局加速形成。甘肃电力交易中心构建了包含统一模型中心、数据中心、用户中心的电力市场交易平台总体架构,围绕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多市场联合运营,推动省间省内市场协同融合、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构建符合甘肃实际的电力交易市场技术支撑体系。

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甘肃电力市场交易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甘肃发电侧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82.96%,新能源发电量占比34.86%,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超64%;用电侧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65.08%,工商业用户通过市场化交易实现降本增效。依托祁韶直流、青豫直流等输电通道,2024年甘肃外送电量55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98%,送达26个省份;省间绿电交易量达11.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8%,交易范围拓展至陕西、上海、重庆、浙江、江苏、北京6个省(直辖市)。2024年,甘肃绿电交易量22.2亿千瓦时,占新能源发电量的2.75%,绿证成交2274.5万张。绿电绿证交易实现新能源环境价值变现,促进了甘肃新能源良性发展。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