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智造赋能镍都蝶变

 2025/04/29 09:16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房惠玲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房惠玲

在广袤的河西走廊中段,金昌宛如一颗熠熠生辉的工业明珠,镶嵌在这片大地上。这座因矿而生、因企而兴的城市,凭借着得天独厚的镍矿资源被誉为“中国镍都”,在我国工业版图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4月24日,“强信心 看发展——2025年经济工作专题报道”采访团走进金川集团,近距离感受这座工业之城的创新脉动。

一组亮眼的数据展现出金昌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今年一季度,金昌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4.21亿元,同比增长13.2%。而作为“顶梁柱”的金川集团,交出了工业总产值933亿元、营业收入1154亿元(同比增长286亿元)、利税总额45.6亿元的亮眼答卷,主要产品产量全线飘红,以强劲动能托举起城市经济“开门红”。

走进金川集团镍冶炼厂电积镍车间,一排排整齐的电积镍生产床有序延展,被电解的溶液如潺潺流水循环不息。

这座车间源于镍精炼电积系统优化提升建设项目,该项目于2023年6月破土动工,仅仅7个月的时间,便建成投产。“科技创新是车间发展的核心动力。”金川集团镍钴镍冶炼厂电积镍车间主任金岩说,车间通过一系列技术革新,实现了智能化生产的新突破。优化电积槽结构,实现吊车智能定位,引入自动短接装置,让横电操作迈入自动化时代。先进的智能化出装机组、全自动化始极片加工机组等设备的应用,将镍湿法冶炼的智能化水平提升到新高度。特别是两极四触点导电技术的应用,既提高了电流效率,又降低了能耗。创新设计的通风系统,为工人打造了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

自投产以来,车间凭借丰富的现场生产经验,积极借鉴行业先进技术,电镍产品质量稳步提升,一系列创新举措不仅实现了降本增效,还减轻了岗位人员的劳动强度,推动镍电积技术迈向新的高峰。

从镍冶炼的智能化升级到铜产业的创新突破,金川集团的创新从未停歇。在金川集团铜贵有限公司铜箔分厂,记者看到,机器轰鸣,一台台分切机正在切割着不同型号的铜箔。

“这是我们为下游客户生产的6微米铜箔产品。”金川集团铜贵有限公司铜箔分厂党支部书记别良伟说,“我们主要产品为自主研发的4.5—8微米锂电铜箔和12—70微米高温高延伸标准铜箔,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覆铜板和印制线路板行业,最终服务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3C数码类电子产品等领域。目前,金川集团的铜产品已涵盖高纯阴极铜、电线电缆、铜杆线等7大类近20种,构建起了从采矿选矿到高端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

金川集团的创新发展不仅推动了自身产业升级,还进一步完善了金川民营经济产业园的电池产业集群,为吸引高端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和覆铜板生产企业入驻创造了良好条件,有力助推甘肃省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生动范例。

值得一提的是,金川集团在国内20个省(区、市)和海外30余个国家开展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及产业、科技、供应链合作,形成了金川镍钴、金川铜贵、金川科技、金川新材、金川新能、金川科创六大板块,建立了资源开发、冶金、新材料、新能源、化工等完整产业链,拥有镍钴共伴生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镍钴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甘肃省首个依托企业建立的院士专家工作站。2024年,“新一代绿色高效提炼稀贵金属技术及应用”“金属氧化矿高效浮选分离多维度精准调控创新技术及应用”两项技术创新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面向未来,金川集团锚定关键矿产资源开发与新型工业化,将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布局。按照规划,到2030年,集团将实现营业收入破万亿元,显著提升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化经营能力,建成治理体系完善、资产证券化水平领先的世界一流企业。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这座河西走廊上的“镍都”,正向着更高质量的发展全速迈进。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