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马如娟
人间四月,春光明媚。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踏青赏花,尽享春日美好时光,助力“春日经济”持续升温。陇南徽县的樱花浪漫绽放,皋兰什川的梨花似漫天飞雪,天水秦安的桃花节如期而至……我省各地通过创新举办多样的赏花活动,真正让自然“颜值”转化为经济“产值”。以花为媒,文旅赋能,游客赏花热潮带动“美丽经济”蓬勃发展,促进形成“一日游”激活“多业兴”的良性循环。


激活“花样经济”
4月11日,金徽酒秦岭樱花节正式拉开帷幕,为全国游客带来一场融合生态、文化与美酒的春日盛宴。
4月12日,国家4A级旅游景区——金徽生态酿酒园内,2025“樱花时节秦岭春酿”典藏封坛暨开酿仪式隆重举行。园内花香与酒香交织,游客徜徉于樱花树下,竞相参与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
“我是从兰州专程来看樱花的,这里的樱花真是漂亮,而且还见识了秦岭春酿。”来自兰州的游客张艺感慨道。数据显示,今年樱花节期间日均入园游客达2万人次,樱花树下的“打卡大军”成为春日秦岭的独特风景。
作为金徽酒核心文化IP,“秦岭春酿”活动已连续举办七届,累计吸引超百万人次参与,线上曝光量突破5亿次。金徽酒以2000亩生态酿酒园为载体,打造“酒旅融合”场景,通过“生态+文化”的差异化路径,构建起独特的品牌竞争优势。
这场花香与酒香交织的春日盛会,正以“以节会促文旅、以文旅兴产业”的生动实践,推动秦岭腹地春日经济在樱花与美酒的氤氲中持续升温。
近年来,徽县通过“大景区+节会+全域游”创新模式,深度融合生态、文化、艺术与旅游业,形成“春赏樱、夏避暑、秋品果、冬康养”的四季旅游品牌,带动周边农家乐、民宿、农产品销售等全域旅游产业链持续健康发展。

释放经济活力
前不久,皋兰县什川镇万亩梨园迎来盛花期,呈现出一派花海闹春的景象。置身其中,花香沁人心脾,层层叠叠的梨花如晶莹美玉挂满枝头,微风拂过,雪白的花瓣与穿梭的蜜蜂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春日田园画卷,吸引众多游客驻足打卡。放眼望去,千树万树梨花开,似雪海漫山,香飘遍野。
2025年“梨韵什川·美丽皋兰”梨花季特色文旅系列活动同步开幕,以梨花为媒,邀请八方游客共赴一场自然与人文交织的春日盛宴。
热闹的不仅是文化体验,更有扑面而来的“烟火经济”。“这两天忙得脚不沾地,客流量大得很!上周末活动还没正式开幕,单日接待量就达到600人!”兄弟缘农家乐负责人魏周乐一边招呼客人一边感慨,尽管累得腿酸,却难掩笑意,“游客来看花、吃农家饭,我们收入跟着涨,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一树梨花”真正盘活了乡村“钱袋子”。“赏花经济”不仅让当地乡村旅游发展渐入佳境,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一池春水,助力农民致富增收。每当鲜花盛开时,花田旁,林深处,一家家别具特色的农家乐沿路而开,为四面八方的游客提供休憩之地。
相关负责人表示,皋兰什川以梨花节为支点,撬动文旅融合与产业升级,让古梨园焕发新生。未来,当地将继续深化“梨园+”模式,推动生态保护、文化研学与康养旅游协同发展,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活力。

解锁乘数效应
今年,我省各地积极以花为媒,打造“赏花+非遗”“踏青+民俗”“赏花+汉服”“赏花+民宿”“赏花+旅拍”等消费新场景。同时,各地还积极发挥自身文化特色、资源优势,将传统文化与花季美景相结合,推进“赏花+”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定西市商务局以“春日经济”为主线,通过创新消费场景、融合文旅资源、优化消费模式等举措,让消费市场持续回暖。临洮县举办秦腔展演,岷县开展“石榴杯”象棋比赛,形成“赏花+民俗+运动”的复合型消费场景,以文化体验激活了文旅消费。一季度,定西市组织开展餐饮住宿各类促消费活动1178场次,实现销售额19.58亿元,拉动消费12.99亿元。
同时,定西市聚焦“春味”消费需求,挖掘本地春季时令蔬菜、野菜等特色农产品,开展春菜品尝、田园采摘节等活动,推动农家乐和特色农产品销售增长,让田园经济成为消费新动力。
秦安县在今年桃花会期间,依托万亩桃园自然资源,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推出一系列特色活动和4条精品路线,推动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发展,拉动经济全面增长。秦安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王胜明介绍,今年旅游人数和旅游花费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84%和210%。
“赏花经济”在这个春天蓬勃发展,促进了消费活力的进一步提振。以花为媒释放春日经济红利,“花”样经济的乘数效应辐射至全域消费,全方位推动消费市场潜能持续释放。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