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厚植营商沃土 引领产业崛起

 2025/04/30 11:56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房惠玲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房惠玲

在河西走廊腹地,素有“塞上江南”美誉的张掖,正以全新姿态诠释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今年以来,张掖市紧握高质量发展“金钥匙”,全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年”行动,精心雕琢“张掖服务”金字招牌,让这座历史名城焕发出蓬勃的经济活力。

4月25日,由省委宣传部组织的“强信心看发展——2025年经济工作专题报道”采访团走进张掖。亮眼的数据成为经济稳健前行的有力注脚:一季度,张掖地区生产总值达162.5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1%,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远超预期,实现全年“开门红”。

走进张掖经开区,现代化产业气息扑面而来。在甘肃富地金虹张掖玻璃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流水线上晶莹剔透的化妆品瓶造型各异,工人们正有序筛选装箱。“产品一半原料取自本地石英石,一期主攻香水瓶,供应兰蔻、SK-II等国际一线品牌。”公司董事长刘权德介绍,企业看中张掖的资源与区位优势——作为中欧班列必经之地,凭借出口优惠政策,产品可快速销往中欧、中亚市场。更让企业安心的是,从项目落地起,张掖市委、市政府便全程跟进服务,政策支持扎实有力。

作为张掖日用玻璃低碳产业园的“排头兵”,该项目规划占地1500亩,总投资10亿元,分三期建设。已投产的一期占地100亩,投资2亿元,自2023年5月签约、2024年10月投产以来,年产值达1.5亿元,利润0.35亿元,上缴税金0.12亿元,带动200人就业。二期工程预计今年10月投产,届时年产值可达1.8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将突破百亿元,年利润达5亿元,税收约1亿元。张掖经开区三级调研员鲁国栋透露,未来将依托石英石和新能源电力资源,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打造百亿级日用玻璃低碳产业园。

如果说玻璃产业是张掖盘活资源、壮大传统产业的缩影,那么新材料领域的突破则彰显了其向高端制造进军的决心。在甘肃纳塔新材料有限公司万吨级碳纤维建设项目现场,钢结构碳化车间拔地而起,施工机械往来穿梭。

甘肃纳塔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清锦介绍,该项目总投资27.6亿元,计划今年底一期竣工投产,全部建成后年产碳纤维2.4万吨,预计年产值21.6亿元、利润约3亿元。项目分三期推进,2025年计划投资5.03亿元建设综合楼、碳化车间等,建成年产6000吨生产线;2027年建成年产2400吨生产线。目前部分主体工程已封顶,完成投资8200万元,未来将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为新材料产业集群注入动能。

近年来,张掖市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在有色冶金新材料领域,已形成以河西硅业、巨龙铁合金等企业为龙头的产业格局。依托河西硅业年产20万吨硅系新材料项目、黑河水电实业年产12万吨工业硅及5万吨高纯硅铁项目,逐步构建“矿石—工业硅—高纯多晶硅—硅基材料”综合产业链。同时,以张掖海装等企业为引领,落地中昕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宏泽海槿电解制氢装备制造等项目,打造新材料及装备制造业集群。

“项目是发展的生命线,服务是项目的助推器。”鲁国栋介绍,今年经开区对59个建设项目实行“一项目一专员”制度,建立“红黄绿”动态督办机制,每日跟进、每周调度、每半月现场办公,全力解决能源、资金、人才等要素问题,加快项目审批。截至目前,已为企业帮办代办44项手续,解决20余个实际问题。在高效服务推动下,经开区44个清单项目中,30项顺利开复工,开复工率达68.1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3%。

从丝路重镇到现代产业新城,张掖正以营商环境之“优”,激发市场活力之“强”,推动产业发展之“进”。未来,这座城市将继续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在经济发展赛道上书写更多精彩篇章。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