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付式消费“陷阱”频现,如何维权?

 2025/05/06 09:15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马兰玲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马兰玲

  案例:李某、韩某夫妻在2023年5月至8月期间与兰州某健身服务有限公司签署合同,分别花费23800元购买产后修复私教课100节、20000元购买85节健身塑形私教课。后因私教教练频繁变动、课程效果不佳,夫妻二人与健身服务公司协商退费无果后提起诉讼。

  一审法院查明,李某的产后修复私教课剩余80节,韩某的健身塑形私教课剩余64节。法院认为健身公司“私教课程一旦出售概不退款”的条款无效,判定健身公司退还李某19040元、韩某15058元。

  兰州某健身服务有限公司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审理后认为,案涉合同属于预付式消费合同,相关格式条款不合理地限制了消费者权利,应属无效。且消费者对健身公司的服务已丧失信任,因此李某、韩某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健身公司返还预付费用。二审法院依法维持了一审判决。

  在当今消费市场中,预付式消费随处可见,如美容美发、健身、教育培训等领域,不少消费者都办理过预付卡。这种消费模式虽有便利与优惠之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商家跑路、霸王条款等。为深入了解预付式消费应当注意的法律问题,记者特别采访了北京德恒(兰州)律师事务所的李慧律师。

  记者:什么是预付式消费?

  律师:预付式消费是指消费者预先向经营者支付一定款项,之后按约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分次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消费模式。常见的超市购物卡、美容美发卡、健身卡等,都是预付式消费的形式。

  记者:如今预付式消费十分普遍,对消费者和商家分别有哪些好处呢?

  律师:对消费者来说,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能享受价格优惠,比如充值赠送、消费折扣,支付也更便捷,无须在每次消费时都进行支付。对商家而言,预付式消费能快速回笼资金,增加现金流用于运营、扩张等,还能通过这种方式锁定客源,提高顾客忠诚度。

  记者:现实中预付式消费纠纷频发,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律师:在律师接受法律咨询和代理的相关案件中,商家跑路是最严重的问题。收了消费者的钱后突然关门消失,导致消费者充值的钱无法追回。另外,一些对消费者不利的格式条款(俗称“霸王条款”),如“一经售出,概不退换”“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所有”等,以及服务质量与商家承诺的严重不符给消费者造成损害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记者:从法律规范层面看,该如何规范预付式消费市场呢?

  律师: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25〕4号)为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的审理提供了法律指引。该解释在审判实践中规范了各方的权利义务,在发生纠纷后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一起构建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体系。

  记者:消费者遭遇预付式消费纠纷时应该如何维权呢?

  律师:建议消费者首先要保留好证据,如签订的合同、付款凭证、聊天记录、消费记录等。如果发生服务质量问题,消费者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相关部门会介入调查解决。如不能妥善解决,消费者还可以依法提起诉讼。

  记者:消费者在进行预付式消费时,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呢?

  律师:首先建议大家要理性消费,不被商家的夸张宣传和高额折扣迷惑。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和消费能力进行充值,在签订合同时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对于不合理条款要提出修改要求。选择信誉好、经营稳定的商家,并在消费过程中保存好各类消费凭证。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