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牛占虎 李明娟
“五一”假期,兰州文旅市场迎来历史性突破:接待游客669.54万人次,同比增长12.52%;实现旅游花费43.63亿元,同比增长14.77%,旅游市场指标创新高。文旅市场的火爆,是兰州综合实力与发展智慧的集中体现。
热,全城景点化身流量担当
水墨丹霞的赤色山丘吸引7万多名游客慕名而来,比去年同期增长超65%,日峰值2.2万人次的打卡大军,让这片“大地调色盘”热闹非凡;兰州老街,67万人次穿梭在“河西走廊·金城古道”的沉浸式盛典中,驼铃声、吆喝声交织,仿佛穿越千年丝路;兰州野生动物园内,“丝路奇遇·熊猫周年庆”活动吸引7万游客围观;金城关大舞台,63万人次沉醉于精彩演出,单日最高达到19万人次。
博物馆同样掀起“人潮风暴”。甘肃省博物馆内,66303名游客围着“镇馆之宝”铜奔马,快门声此起彼伏;甘肃简牍博物馆创新推出“君子六艺”古风运动体验,让游客仿若穿越时空,化身古代雅士;兰州市博物馆内,非遗皮影戏在幕布上灵动演绎,孩子们在互动体验中触摸传统文化的温度。
美食江湖更是烟火升腾。大众巷夜市霓虹闪烁,烤羊肉的香气、杏皮茶的酸甜,引得游客流连忘返;商业综合体里,2025兰州牛肉拉面万达广场首站巡展惊艳亮相,拉面师傅精湛的技艺将面团化作“银丝”,搭配鲜香汤底,让食客赞不绝口。
新,创新基因激活文旅“永动机”
兰州深谙“创新是文旅发展的灵魂”。在景区运营层面,兰州老街打造沉浸式文旅盛典,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故事的“主角”;兰州野生动物园巧妙融合熊猫元素与丝路风情,萌趣与文化完美交织,成为亲子游的热门之选。
在文化传承与创新领域,博物馆纷纷开启“创意模式”。甘肃简牍博物馆将晦涩的历史知识转化为趣味游戏,让游客在寓教于乐中读懂千年文明;兰州市博物馆通过非遗皮影戏展演与亲子互动活动,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此外,兰州全市举行208场(次)非遗展演、书画展览、精品剧目等活动,将文化、艺术、娱乐等元素有机结合,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稳,多方织就安心畅游“守护网”
文旅热潮的背后,是无数“守护者”的默默付出。兰州市文旅局提前谋划部署,建立3个片区分管领导包抓、19个重点景区科室负责人驻点的包抓驻点机制,为游客撑起安全伞。
兰州公安部门严阵以待,3800余人次安保力量守护90项180场(次)大型活动,从严审批、抓实安保、细化预案。兰州市市场监管部门化身“舌尖卫士”,对夜市、大型商业综合体、酒店等餐饮集中区及旅游景区周边开展拉网式检查,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从景点的“颜值”到文化的“内涵”,从服务的“温度”到保障的“力度”,兰州多维发力,奏响了文旅强音。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